对体育的理解与体验,简要谈谈对体育的理解或体验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1-17 15:40:54

亚运会的比赛如火如荼,运动员们在更高更远更强的道路上风驰电掣,观众们在更嗨更爽更疯的场边纵情欢呼。

运动会带给我们欢乐和激情,每次运动会都会给我们留下无数美好的回忆。以幼儿园开始,我们就知道运动会那天是全体开嗨的日子。孩子们可以从教室里走出去享受阳光,观看比赛,放开了吃零食,赢了比赛还可以拿点奖品。在我们的回忆中,似乎运动会那天阳光都显得更加明媚。到了中学或大学时代,运动会的意义就不仅仅是吃零食,看比赛赢奖品了。运动场上风一般闪过的美女,鹰一样飞翔的帅哥不仅养眼,也成了无数青年男女怀春相思的对象。

那么到了亚运,奥运,这些青年运动员的比赛意义是什么?

升国旗,唱国歌!这是几乎每一个中国运动员的终极目标。也是场边的中国观众对运动员的终极渴望。

这种对胜利和荣耀的极致追求几乎是深刻在我们的运动员和观众骨子里的基因。

那么除了这些,体育和参加体育运动还有别的意义吗?

看女篮比赛,我们惊异于日本女篮从教练到队员无论领先落后,总是笑意盈盈的样子。于是很不爽,要么说她们的笑是装X,要么说她们的笑是狂妄,是看不起对手(就是我们了)。于是玩命地给中国姑娘加油,恨不得把对方打得痛哭流涕才满意。

女排也是一样,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泰国女排冒出来了,她们出道的典型战例就是赢了中国女排。这些泰国人让我们看不懂的也是在场上那种喜笑颜开的样子,赢了笑,输了也在笑。但好像这次亚运会稍微严肃了点,不知是不是她们的前辈拿过亚洲冠军,她们也有了点小包袱。

而我们的教练和队员就很少见到这种轻松的样子了。无论哪种运动不到拿下比赛,几乎个个都是苦大仇深的样子。而对于我们的一些观众来说,首先是我们要赢,其次才是运动水平的高低。凡是赢不了的比赛,都不是好比赛。

所以,有些人不能理解混双比赛后,我们的队员去拥抱韩国选手。不能理解日本女足赢了半决赛后,会去中国教练席向水庆霞躹躬。也不能理解张雨霏为什么要去拥抱一个日本选手池江漓花子。

我们就是这么矛盾,一面津津有味地回顾当年国家*的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关系的坚冰,一面又恨不能我们的选手打对方一个乌眼青。

有些人对开幕入场式上观众对某些国家的运动员入场全场静音颇有微词,我个人不持观点。观众为谁喝彩为谁加油是他或她们的自由,谁也不能强迫。个别国家的侵略史我们从未忘记,但是在赛场边上百人有组织地敲锣打鼓喊“八嘎”,我没看出来这是给中国长脸。

不由得联想到国内的比赛,凡遇津京足球交手。表演的主角多半不是场上队员而是场边的球迷,异口同声,国骂喧天,不忍卒听。如遇女排比赛,网上吵成一团。个个恨不能有容嬷嬷的手段,弄个小人把对方咒死才罢休。特别恶心的是个别自诩媒体人的,为了流量不遗余力地恶语相向,挑动地域。体育比赛变成了少数人发泄负面情绪和获取个人私利的由头。

那么,我们组织和参加体育比赛的意义是什么?比如说这次亚运,真的只是把亚洲地区的运动员和媒体们招来,看我们升国旗,唱国歌?甚至教他们唱我们的国歌,比如那个韩国的乒乓球选手?

如果体育比赛就是国与国之间你死我活的争斗。我们怎样理解把中国女排带上现代排球巅峰的开路人其实是个日本人大松博文,这个大松博文的先辈是在中国犯下侵略罪行的军人。而这个大松博文是我们的周总理亲自请来的!

我们的女子曲棍球曾经在教练金炳昶的带领下打败了韩国队,这个金炳昶是个韩国人!这又该怎样理解?

能举的例子还有一大串,中国女子花样游泳,中国足球,中国击剑……

我宁愿相信体育有更轻松和重要的意义,它能让我们们年轻人更阳光,更快乐,更健康。能让我们的年轻人与世界各国青年成为朋友,在更高,更快,更强的同时,更美,更可爱。

我宁愿相信亚运,奥运都是一场年轻人的聚会。这里体现的是友爱和情感。

我宁愿相毎场比赛都是年轻人展示自己超人能力和精神舞台而不是向对方发泄愤怒的场所。

写完这篇东西,恰逢杭州亚运会结束。祝福所有连动员!期待下一届亚运。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