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中医科
医研部医学科普中心 编辑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温饱解决之后人们开始追求身心健康。与此同时,运动的科学性摆在眼前。下面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来介绍如何做到科学的运动。
原则一:运动强度
运动需要强度,够强度才会触发人体的潜在机能,触发健康素质的提升。运动中强度的最直观表现就是心率的加快。心率加速,因人而异,安全性不易掌握。还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以自我心理能接受的运动强度为标准,运动时尽量接近这个强度,不要过多保留。这样,不仅做到了个性化的运动强度,还兼顾到了安全性。
原则二:运动频率
运动需要频率,持续的反复刺激才会有效果。也就是说,反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般情况下每周至少要保证三次的运动,每天一次。
原则三:运动时长
持续有效的刺激可以保证每次运动的效果。一般来讲,每次要保证60~90分钟的运动。
以上三原则要结合参考,强度、频率、时长要有机结合,找到适合自己的的最佳组合,最终目的是要提高身体健康状况,同时避免运动伤害。
原则四:上限原则
人的运动能力是有上限的,超过了则伤害健康,所以运动的强度、频率、时长三要素组合起来适合自己的客观运动能力,过强则形成运动风险。一般以运动时骨关节不产生疼痛感、酸痛感、不适感为宜。同时,运动时的疲劳感以在第二天可以恢复为标准,这样的三要素组合为不超上限。
原则五:避免运动形式过于单一
单一的运动形式会形成劳损,组合运动更科学,如颈肩腰腿的整体运动,各肌肉关节相互配合,劳逸结合,避免单一运动形式带来的疲劳性损伤。
当前,运动的人越来越多,临床中遇到运动损伤的病人也越来越多。举个例子:马拉松——马拉松是极限运动,它不仅超越了大多数人的骨关节极限,也超过了脏器的生理功能极限,真正有这样超能力的人很少。目前,马拉松比赛异常火爆,很多参与者存在盲目性,不理智,结果就是造成身体上即时、近期,或者远期的伤害。马拉松运动是个过度运动的例子,相反,不运动的人更是比比皆是,我们身边都有这样的人。生命在于运动,不运动带来的“欠账”,将来一定会以不同的形式“还账”。老年病,在某种角度讲就是一种“还债模式”。
总之,科学运动是人们生命的需要,希望五点原则能够帮助到大家!
(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