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情扫描】
【考点讲解】
一、大气的垂直结构
大气层依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自下到上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一)对流层:
1.特点: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对流运动。气流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水汽凝结,易成云致雨。云雾雨雪都发生在对流层。
2.对流层厚度变化:各层上界因纬度和季节而不同。
【纬度】:低纬度地区其上界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为10-12公里;
高纬度地区仅为8-9公里。
【季节】:夏季的对流层厚度大于冬季。
记住最根本的原理: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压越低。
(二)平流层:
特点:平流层上热下冷,不易对流,以平流为主,适合航空飞行。
【上热下冷的原因】:平流层的臭氧(尤其是在30千米以上)吸收大量紫外线使得大气增温,导致平流层气温随着高度升高而升高。
(三)高层大气:
特点:高层大气的空气密度很小,在2000-3000千米的高空,空气经常散逸到宇宙空间,被认为是大气的上界。
存在若干电离层,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具有重要影响。
(2018·湖南省高三一模)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的气压值与对流层顶的高度密切相关。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各月多年平均的气压值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顶气压最低,主要原因是该季节
A.植被恢复,吸收大气中C02最多 B.雨季来临,大气中水汽含量最高
C.全球变暖,大气对流运动最强烈 D.地表增温,近地面大气温度最高
2.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的月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答案】1.D 2.B
【解析】考查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温压关系。
1.对流层顶的高度,与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有关,近地面大气温度越高,对流越旺盛,对流层顶的海拔也越高,海拔越高,导致气压越低。故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顶气压最低,主要原因是该季节地表增温,近地面大气温度最高,D对。植被恢复,雨季来临,全球变暖等不是主要原因,A、B、C错。故选D。
2.在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在相同时间间隔内,对流层顶的气压值变化幅度越大,说明对流层顶的上升幅度越大。根据图中曲线,4-5月气压值变化最大,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4-5月,B对。A、C、D错。故选B。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
学习大气的知识核心是掌握大气的运动。大气运动的过程本质是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在学习中要将这个理念贯穿。而产生大气运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面受热不均。
图示:厘清太阳、地面、大气三者之间热量的传递过程。
【解读】: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关键是厘清太阳、地面、大气三者之间热量的传递过程。太阳是热量的根本来源,地面是中间传递,但地面也是大气最主要、最直接的热量来源。辐射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波长越短。大气逆辐射在一天中都有,地面温度越高,大气逆辐射越强。但夜间大气的保温作用比较明显。
1.大气层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主要是看大气中成分的吸收作用
对流层中的对太阳辐射吸收得比较少;
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增温。
(2) 反射作用:主要体现为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晴天辐射强,阴天辐射较弱。(联系昼夜温差)
(3) 散射作用: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容易被散射。(天的蓝色,太阳未出天已亮等)
2. 地面的吸收作用
绝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而增温。增温后又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热量。
3.大气增温及大气逆辐射
对流层中的CO2和水汽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
大气增温后向外传递热量,分别向高层大气和向地面。向地面那部分称之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注意:大气逆辐射在一天中都有,地面温度越高,大气逆辐射越强。但夜间大气的保温作用比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