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层气流运动特点,对流层按气流和天气现象分布特点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1-22 20:16:52

对流层气流运动特点,对流层按气流和天气现象分布特点(5)

对流层气流运动特点,对流层按气流和天气现象分布特点(6)

对流层气流运动特点,对流层按气流和天气现象分布特点(7)

农业生产的运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二)气温高低的影响因素

1.地气系统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分布

(2)下垫面状况

下垫面指地球表面的特征,如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地表粗糙度、植被、土壤湿度、雪被面积等等,它对气候的影响十分显著。

下垫面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地面的比热容及反射率。

【比热容】一般可以跟水汽进行联系。水汽含量较大,比热容较大。吸热慢,放热慢。

陆地和海洋就是最大的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森林>草地>裸地。

【反射率】一般来说,深色土壤的反射率比浅色土壤小,潮湿土壤的反射率比干燥土壤小,粗糙表面的反射率比平滑表面小,陆地表面的平均反射率为10—35%,新雪面反射率最大,可达95%。

(3)大气保温

大气层本身具有保温作用,存在温室效应,存在温室气体(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长波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

全球气候变暖与温室气体(主要是CO2)剧增有关;

【农业生产的运用】秋冬季节燃烧稻草、秸秆等制造烟雾;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水汽含量的变化主要从晴天与阴天;沿海与内陆两组关系的对比。保温作用强(主要指夜间),昼夜温差小,因此阴天、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

2. 与外界热量交换

(1)海洋影响

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比较大,气温的日较差及年较差(比内陆地区)较小;

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冷空气影响

冷空气一般来自于高纬度,冬半年比较活跃。受空气影响,气温下降。

(3)地形影响

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②高大地形往往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间盆地、河谷气温往往偏高;

③背风坡气流下沉,气温升高;

④阳坡、阴坡。

3.人类活动

(1)热岛效应

人类活动影响比较集中的是城市,城市排放出的热量较多,气温高。

(2)全球变暖

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人类活动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4—6题。

4.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5.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6.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答案】4.C 5.D 6.A

【解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引导中学地理教学要教会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生活现象,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学的视角和观点看待、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素养。试题以积云为切入点,"看云识天气",身边地理无处不在。

4.大气对流过程中,温度较高、受热的地区空气膨胀上升,温度较低、冷却的地区空气收缩下沉,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气流上升,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渐渐冷却凝结形成积云;气流下沉,随海拔降低,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冷却凝结,云层少。因此气流上升地区天空形成积云,而下沉地区天空无云(云量极少),而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使积云的分布被无云天空分割,分布呈间隔的团块状,没有连续分布,A错、C对;鱼鳞状、条带状都不是间隔分布的,B、D错。故选C。

5.积云由气流上升运动(对流运动)产生,而气流上升运动与下垫面气温相关,近地面气温越高,空气越容易受热膨胀上升从而使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云,即积云出现的频率越高;寒温带针叶林地带处于高纬寒带地区,全年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弱,积云极少出现,A错;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处于中低纬温带地区,夏季气温高,容易出现积云,但冬半年低温较低,积云出现频率小,B、C错;热带雨林地带处于低纬热带地区,全年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积云出现的频率高,D对。故选D。

6.积云云底高度为"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当水汽的凝结高度由下垫面温度决定时,则下垫面温度越低,水汽开始冷却凝结的高度越低,积云云底的高度值也就越低。一天中,通常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下垫面温度较高;日落前后,太阳辐射减弱、消失,下垫面温度较低,从日落到半夜再到日出前后,因没有太阳辐射(或极微弱)下垫面温度一直呈下降趋势,直到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下垫面温度才开始慢慢回升。因此一天中,下垫面温度最低的时间多在日出前后,即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日出前后。故选A。

【扩展延伸】气温差异影响因素的判断

对流层气流运动特点,对流层按气流和天气现象分布特点(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