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人长的都一样,唐人的发展史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1-24 18:56:51

◎ 当时,在美国发生了多起针对华人的屠*,图中红点为1849-1906年间的部分屠*。
图片来源:Vox

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

该法案将对华人的种族歧视彻底公开化,其中明确规定,华人不能成为美国公民,身份永远都是外国人,不能买房子,租房也受到限制。

排华法案导致华人们能居住的地点非常有限,这在客观上推动了华人的聚居。

而越来越严苛的外部环境,使得华人不得不抱团取暖,主观上也更倾向于选择同胞较多的街区居住。

就此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座唐人街——旧金山唐人街的雏形。

为什么唐人长的都一样,唐人的发展史(5)

◎ 这时的唐人街,还不是我们印象中的模样,只是一片华人聚居的楼栋而已。
图片来源:Vox

但随着城市规划的扩展,这座自然形成的唐人街附近将建成旧金山中央商务区,这引起了许多当地人的不满。

他们认为,让华人住在未来的市中心,是对城市的污染,也是对土地价值的浪费,应该将华人聚居区搬到郊外,这样才能「建成更加繁荣、整洁、美观的大都市」。

华人们不接受这样的强盗逻辑,不愿意搬离。

就在两方僵持不下时,一场意外打破了局面。

1906年4月18日,旧金山发生了大地震,地震导致燃气管破裂,燃气泄漏,火灾持续了数日,这两重灾难后,木结构的唐人街几乎全部被毁。

是在旧址上重建,还是另选新址,立刻成为了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难题。

当地人非常欣喜,立刻准备以天灾为借口,着手在郊区建造新唐人街。

旧金山的报纸直言不讳:

「这个城市再也不会有唐人街了。再也不会允许华人占据如此有价值的地段,而这个地段以往他们已经占据了太久。我们将以漂亮的大楼以及从诺布山山脚到山顶的盘旋公路来美化它。」

4月27日,旧金山市长施密茨(Eugene Schmitz)成立「安置华人委员会」,以给受灾华人提供住宿为理由,在郊区建立华人聚居点。

但华人们寸步不让,唐人街15个核心街区中,有近一半都是华人在排华法案之前就购置的房产。他们无视政府的要求,在原址上开始重建。

华人媒体《中西日报》也发文分析,建议华人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

「金山政府,或华盛顿政府,无权定某处逼华人聚居。……依美宪法,除中美间战时外,无论本国人或外国人,同在宪法保护之下。政府不能损害其自由迁徙居住之权。故金山政府指定某处为重造唐人埠之地,我华侨可置诸不理。」

同时,清政府驻美公使梁诚向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申明,搬迁旧金山唐人街是外交事件,而清政府支持华人原址重建。

罗斯福出于维护中美关系的考虑,选择向旧金山政府施压,敦促其放弃搬迁计划。

在各方努力和旷日持久的谈判之下,6月2日,「安置华人委员会」解散,唐人街将原址重建。

虽然谈判成功了,但华人也很清楚,刻板印象仍然存在,要想安稳地生活下去,必须自我改变

因此,商人伊莱(Look Tin Eli)聘请了白人建筑师罗斯(Paterson Ross)与工程师布格伦(A.W.Burgren)重建唐人街,他的构思得到了唐人街华人商户的一致赞同:

「将新唐人街建成一个有中国风格、整洁繁荣,能够吸引游客的华人聚居区。」

这里的中国风格,并非我们熟悉的中式建筑,而是将当地人印象中的中国元素,融入西式建筑之中。

为什么唐人长的都一样,唐人的发展史(6)

◎ 宝塔在中国建筑中一般是独立的,但在旧金山唐人街设计中,将其作为西式建筑顶上的装饰物使用。图为旧金山唐人街的装饰宝塔。
图片来源:Vox

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对唐人街的精心设计,使其获得主流白人的认可,成为旧金山的地标性旅游景点。

唐人街做到了。

时至今日,旧金山唐人街仍是全世界游客们打卡风景名胜时必去的一站。

而它不仅在当地大受欢迎,还成为了世界各地建设华人定居点的「模板」。

/ 02 /

全世界唐人街
为什么长得一样

旧金山唐人街的设计能够成功,甚至成为模板,主要是因为它的设计,切合了种族歧视者的主要心理。

郭九林教授与马威教授的论文《美国种族歧视的根源分析》中,总结了美国历史上种族歧视严重的三点原因:

第一,种族优越论。

美国人的种族优越论源自于古希腊的白人种族优越论,当时,希腊作为最强大的国家,经常对其他国家发起征伐。为了证明这种征伐的合理性,他们发明了种族优越论。

既然我们是更优越的民族,自然有权力大加挞伐,要求低等民族服从。

这种原始的种族主义思想长期保存在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文化之中,影响了现代美国人的思维。

为什么唐人长的都一样,唐人的发展史(7)

◎ 盎格鲁-撒克逊人是中世纪居住在英格兰的一支日耳曼民族,被认为是英国人的祖先。美国曾是英国的殖民地,深受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的影响。
图片来源:Historical Association

而在和平年代,他们开始用更隐晦的词语描述种族间的优劣。

如不爱干净、多烟馆、多赌徒、多妓院、多传染病等。

华人、拉美人、非洲人都经常背负这些骂名。

为了印证这些描述,他们还会搜集许多相应的证据,并用这些证据,继续强化自己的种族优越感。

这似乎形成了一个无懈可击的环。

但旧金山唐人街的设计,通过「剖腹自证」将聚居区设计为旅游景点的方式,展示本族群的日常生活状态,让所有人看到,华人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不堪。

1910年,西方记者协会(Western Press Association)的记者在来到唐人街参观之后,就写道:

「唐人街并没有地下的鸦片窝点」「黄种人没有将白种人当作奴隶」「黑死病早已经在唐人街销声匿迹」 「华人并没有吃老鼠」。

唐人街虽然不能彻底填平种族鸿沟,但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改善了华人在主流白人中的评价。

第二,天赋使命感。

天赋使命是早期基督教的教义之一,最初的核心思想是「掠夺有理,侵略无罪」。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信念的变化,这种天赋使命感在美国逐渐转化为一种引领世界的使命。

既然是引领者,自然地位更高,应该俯视被引领的其他民族。

天赋使命感与种族优越论类似,而又更温和,允许被引领者有自己的文化和长处,也愿意承认其他民族的优点,只是要将自己始终放置在引领的位置上。

唐人街中美结合的设计,正是这种「被引领感」的体现。

其中既有美国人不熟悉的中国元素,吸引他们的兴趣,又以西式建筑为主,不至于喧宾夺主,让美国人有进入异乡的窘迫感。

为什么唐人长的都一样,唐人的发展史(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