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是怎么理解,压力包括哪些方面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1-28 14:48:50

压力是怎么理解,压力包括哪些方面(1)

来源:正心正举公众号

文/大胯 正心正举特约作者

世界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1970年写了一本书《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在这本书里,他大胆地描述人类未来社会的样子:

社会高速变化,旧事物被新事物快速替代,人注定要承受巨大压力。

前面两项是“因”,“压力”是“果”。

在彭博2016年发布的全球压力指数排行榜中:

中国居民的压力指数为49,是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压力值最高的;

美国居民的压力指数为25.7,是中国压力指数的一半,但在发达国家中仍然名列前茅。

“压力”实际上有点类似于佛教中的“无常”——它无处不在,并不会因为我们采取什么行动就不存在了。

从传统意义上来讲,人们对于“压力”的印象往往是负面的,就好像人们经常抱怨“无常”总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

到最后,人们面对“压力”的处理方式,就和面对“无常”的时候类似——想方设法地避开,最终却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

压力是怎么理解,压力包括哪些方面(2)

内观己心

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思考过“压力”的准确定义?也就是说:

人们在面对压力时,最常见的反应就是“焦虑”,但除了“焦虑”以外,人们并不知道“压力”指的到底是什么?因为“压力”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再加上被媒体二次渲染,比如“过劳死、996、压力肥”等,很多人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压力”是一种社会性的问题。

如果你对心理学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你会发现:

传统心理学对于压力的研究,往往是建立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比如,小白鼠。很多专家通过在小白鼠身上注射各种各样的东西,亦或是把小白鼠暴露在极冷或者极热的环境中,强制让它们不睡觉,用噪声不断*扰,甚至直接抽取小白鼠的脊髓……

这就是传统心理学对于压力研究的原型。

相信你也发现了,如果你站在小白鼠的角度来看,以上的这些事情早已超出了“压力”应有的范围,换句话说:这根本不是压力,而是虐待,甚至是极端环境下的虐待。

进而,很多研究就把这种“动物绝境下的压力”和“人类日常生活中面对的压力”画上等号。

所以,你会发现:正是这种把小白鼠与人类进行不恰当类比的做法,导致我们多年来对压力产生了深深的误解。

我们以往在使用“压力”这个词的时候,总是会忽略很多的细节——比如,我们总会将虐待、痛苦、创伤、烦恼这一类的词和“压力”混为一谈。

外察世界

生活中,你总会从各种渠道得知压力的“副作用”:

压力会让人患感冒的风险提高;

压力会让人的免疫力下降;

压力会让人得抑郁症的风险增加;

压力会让人加速衰老;

……

你甚至还能在许多权威的报告上找到支撑的依据。有趣的是,斯坦福大学的健康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在查阅大量类似的心理学研究报告之后,得出了一个可能令我们所有人都出乎意料的结论:伤害我们的并不是“压力”本身,而是“压力有害”这种观念。

一项早在1998年就有的关于三万名美国成年人的承压状况的调查,值得我们深思。

调查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你认为压力有害健康吗?”

8年后,研究人员对这三万名美国成年人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一个现象:

那些“坚信压力对健康有害”的参与者中,承受高压会让他们的死亡风险提高43%;而那些“不认为压力对健康有害”的参与者当中,承受高压并不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之后,根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数据,“相信压力有害”这种观念可能会成为全美第十五大导致死亡的原因——比皮肤癌、艾滋病和自*夺取的生命还要多。

压力是怎么理解,压力包括哪些方面(3)

从前,我们在研究压力的时候,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压力”描述成引发危机的导火索。

为了避免危机进一步升级,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要努力消除压力。

但更进一步会发现:

压力背后隐藏的往往是某种需求,而需求背后往往隐藏着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比如,当一个烟民感觉到压力的时候,对他来讲,缓解压力的常用做法就是吸烟。当你告诫他不要吸烟时,也就相当于拿走了他缓解压力的解决方案。

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难道还有比抽烟更好的缓解压力的办法吗?

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讲:

人们在潜意识里往往把压力当作了一种负面的词汇。而整个社会不断宣传压力有害,这反而让人们感到更大的压力,从而更找不出正确的方法来应对压力。

压力是怎么理解,压力包括哪些方面(4)

启迪多元思维

凯利·麦格尼格尔对“压力”给出的定义颇具深意:压力,就是你在乎的东西发生危险时引起的反应。

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下几点:

1.在这个定义中我们并没有看到“痛苦”、“焦虑”等负面的词汇。

2.相反,我们却会发现:“压力”是一个偏中性的词汇。

3.只有你“在乎”的东西,才会给你带来压力。

这意味着:压力虽然可能会给人们带来某些负面的体验,但这并不代表压力就一定有负面的作用。人只有在乎才会产生压力,压力的背后是“生活的意义所在”。

实际上,凯利·麦格尼格尔阐述了一个被我们很多人忽略的事实是:

压力本身并没有害处,但是“相信压力有害”的观念却会带来很多坏处。

由此来看,我们需要认清这样一个事实:

长久以来,不是压力本身,而是“压力有害”的观念导致人们对压力厌恶,甚至是恐慌,进而造成了人们对于压力管理的失效。

正心正举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这就好像是你对“小偷”的坏印象,也决定了你很难看见“小偷作为一个人”也肯定存在着某些优点。

心理学家艾丽娅·克拉姆曾经在全美7家酒店做过一项调查研究。研究的主题是:“相信压力”有害是如何影响酒店服务员的健康和体重的?

实验背景如下:

· 打扫酒店是一份辛苦的工作,平均每小时消耗的热量相当于以5.6公里/小时的速度步行1小时,约300卡路里;

· A组服务员认为打扫酒店的工作等同于锻炼身体;

· B组服务员认为打扫酒店的工作是一种负担,并不等同于锻炼身体;

· AB两组的打扫工作量都按照酒店的标准执行,持续4周时间。

4周之后,克拉姆回访了这些服务员(实验对象),结果如下:

· A组的服务员体重和体脂都有所下降,血压也更低了,甚至变得更喜欢自己的工作。而在工作之外,他们没有做任何行为调整,唯一改变的就是观念——他们把自己当作锻炼者。

· B组的服务员在各项指标上均没有任何改善。

从这个实验,我们能够看出:

对于“压力”,人们对它的期望会影响哪一个结果更容易出现。

所以,“相信压力有害”的观念自然会更容易产生坏的结果。

相反,“承认压力的存在,并相信压力有益”的观念则更容易产生好的结果。

也就是说,原本我们认为是鸡汤的一句话——“变压力为动力”——就有了落地的解决方案,而这个解决方案就是:训练正向的压力思维模式。

这可能会让很多人误解或是疑惑,但事实是:

思维模式是大脑的基本认知结构,是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法。思维模式虽然很难被人们直观地感受到,但人们做的每件事情都是通过它来实现的。

这方面的研究案例比比皆是。比如:乐观看待死亡的人,患心脏病的概率会下降80%;奥运冠军在场下和非奥运冠军队友进行练习赛的时候,经常落败,但在高强度的世界级奥运会比赛中却常常表现出众,其根本原因就是奥运冠军的压力思维模式得到了足够多的比赛训练。

人们对压力管理错误的认知,导致了压力管理的失效,限制了人们潜力的爆发。

总结起来就是:

人们对压力的印象往往是负面的,完全忽视了压力的积极意义;

· 原有压力管理的本质就是避开压力,却不解决根本问题;

· 如果你想实现有效的压力管理,就要合理地评估压力,正视压力的积极作用,培养正向的压力思维模式。

只有这样,才能驾驭压力,在困境中实现飞跃。

压力是怎么理解,压力包括哪些方面(5)

拨迷见智

实际上,培养正向的压力思维模式主要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认可一个存在:我们要承认压力的存在,并深刻认识到压力不是个人的问题,它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普遍都会感受到压力。

第二步,看到一个现实:人是具有成长性的,现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并不意味着以后解决不了,只要能积累可以做到的事情,就不用惧怕。

第三步,找出一个意义:压力与意义是成对出现的,而且在压力下的成长是最快的,想要成长,压力不是阻碍,而是助力。

压力是怎么理解,压力包括哪些方面(6)

开启自在之门

回想一下,你刚进大学和刚入职时的经历——生疏、误解和挫折都被你看做不属于这里的证据,你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你开始不由自主地逃避新事物,变得不愿意和他人沟通。这些行为又反过来提高了你行事失败和被孤立的可能性,这就再次暗示你不属于这里,使你更难对新环境产生认同感。

但令人感到回味无穷的是:

大多数情况下,你都硬着头皮坚持了下去,然后奇迹发生了——你成功地融入了新环境,那种陌生感不见了,那种认同感回来了。

回头看,你好像根本不记得自己曾经“坚持过”,好像一切是自然发生的。

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在中学和大学的入学前需要军训——军训的本质不是为了让你锻炼身体或是意志力,而是为了让你在压力的作用下,更快地融入陌生的集体,更好地融入崭新的生活。

相信你自己,与压力做朋友!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文章版权归本平台所有 转载请联系“正心正举”

本文由正心正举研究院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