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全书体现了“拥刘反曹”的总基调,所以对于刘备一派政治集团的人员都是极力渲染、称颂,所以在三国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赤壁之战”中罗贯中把诸葛亮描写的无所不能,在整个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是最忙的人:
劝说孙权连刘抗曹、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献计火攻、七星坛借东风等等,真实的历史是这样吗?我们看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关于赤壁之战指挥者是如何描述的?
在《三国志-先主传》中是这样描述的: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在《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权大悦,即遣周瑜 、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 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在《三国志-吴主传》记载: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近,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在《三国志-武帝传》记载: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从以上历史记载可以看出,在整个赤壁之战过程中根本没有提诸葛亮,只是在促使孙刘联军抗曹前期诸葛亮去见过孙权,并进一步促成了连吴抗曹,当然其对局势的分析还是很有见地的,也指出了曹操这一方发动战争的不利因素。
但纵观全局,赤壁之战的直接主导人员是刘备与周瑜,至少从历史看没有诸葛亮什么事,但是由于当时诸葛亮刚刚加入刘备集团不久,很有可能更多的是以谋士的身份参与出谋划策的,因为在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是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 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从以上官职和职责看,赤壁之战时的诸葛亮更多的是参谋的职位,而后因为赤壁之战出谋划策而被提升为军师中郎将,是从军师过渡到军师中郎将,有部分军权,而后在刘备入主成都后,诸葛亮被封为军师将军,并且署左将军府,这个时候才是总参谋长,所以赤壁之战时的诸葛亮从其地位看也不可能时主导人物。
这一点罗贯中其实很清楚,但是自己又不好意思说出口,所以在赤壁之战后在攻打零陵时罗贯中虚构了一位牛逼人物-上将邢道荣。这哥们面对孔明排场的出场和牛×的语言是这样说的:吾乃南阳诸葛孔明也。曹操引百万之众,被吾聊施小计,*得片甲不回。汝等岂堪与我对敌?我今来招安汝等,何不早降?
孔明本以为对面的人听了这个会很害怕,可是对面却比他都牛,直接一句话把诸葛亮怼的回车便走,他说道:赤壁鏖兵,乃周郎之谋也,干汝何事,敢来诳语!
一点不给孔明留面子,但是对面这绝对是个老实人,他说了一句别人不敢说又想说的话,简直是一语道破天机,所以说历史上赤壁之战真正的指挥者是周瑜,不是孔明,这主要有这么几点原因:
1、诸葛亮刚加入刘备集团,尚未建立威望、体现才能,关乎刘备集团生死存亡的大战是绝对不会交给一个还不熟悉的军师,要知道刘备建立这点家底有多难;
2、此时诸葛亮的地位很低、只是一个军师,甚至对孙刘两家的根底都不清楚,又怎么能指挥如此大的战争?
3、孙刘联军刘备方实际只能出两万左右,而东吴有近三万人,所以从*出资比例考虑东吴都不可能把这场战役的指挥权交给诸葛亮;
4、诸葛亮根本自己都不懂水战,这个时期都有点纸上谈兵,而周瑜本身在南方,且又训水师,一技之长克敌之短本身就是这场战役获胜的关键,所以从技术层面周瑜也是不二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