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允贤的祖母茹氏精通药理,持家之余还经常协助丈夫研制药方。难得可贵的是,虽然谈家衣食富庶,但夫妇俩对那些因病致贫的人都施以援手,史载:"以医药济人,衣食常不给,而所得悉施贫者。"
谈允贤自幼聪慧,深得祖母喜爱,每临诊时都将她带在身边,细心地讲述各种药方病理。等谈允贤长大后,她已经学得了一手精湛的医术。
到了婚配的年龄,谈允贤嫁给杨姓男子为妻。婚后不久,谈允贤就患了气血两虚之症难以生育,她用学到的药理知识,自行调制药方并以身试药,最终药到病除,并陆续为夫家产了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杨濂。
自此,谈允贤的医术令婆家刮目相看,家里人患病后都放心地交由她诊治。
谈允贤正式走出深宅大院,抛头露面地以女医生的身份行走江湖,则是在祖母去世之后,这背后还另有隐情。
二、女医杂言
祖母茹氏弥留之际,将自己收集的医术、药方、以及医疗器械全部交给谈允贤,并对孙女的医术给予肯定:"吾目瞑矣!",显然在茹氏看来,孙女已经得到谈家的真传,具备独立行医的资质了。
明代受陈朱理学的影响,社会上下礼教森严,许多妇女因男女之防,不愿请男医生诊治,即便请来了男医生,由于看不见患者的容貌也不能询问病情,甚至连最基本的号脉都要隔着手帕,经常发生贻误病情致死的悲剧。
由于男女生理结构不同,女性诸多涉及私密性的疑难杂症,令她们难以对男医生启齿,医术高明的谈允贤的出现,让众多女患者看到了希望,纷纷请她上门诊治。
令人赞叹的是,500多年前的谈允贤就具备了药理兼心理的疗法,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谈允贤以女性细腻平和的特性,缓解了患者的焦虑,并借此将那些受凌虐妇女的惨状诉诸民间,堪称大明最受欢迎的知心姐姐。
譬如谈允贤记录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个32岁的妇女性情暴躁,丈夫是走南串北的商人,夫妇俩聚少离多,一次因钱财而发生口角,妇人急火攻心,当场吐血二碗,后来咳嗽不止,三年间服药无数也难以治愈。
谈允贤了解这些情况后,给她开具了药方:去生荷叶,用生地黄、扁柏叶、加黄连、山栀仁、杏仁、贝母各二两,妇女服用后,果然痊愈。
和影视剧里一致的是,谈允贤确实以女医的身份多次出入宫廷,随着谈允贤的名气日盛,诸多患病的皇家女眷不愿意请男御医诊治,都请谈允贤入宫。
谈允贤50岁那年,突然做了个怪梦,去世多年的祖母茹氏告诉她:"你有73年的阳寿,如今过去了三分之二。",梦醒后谈允贤作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她将自己行医多年遇到的妇科方面的疑难杂症汇编成册,以惠及后世。
这部书取名为《女医杂言》,由谈允贤口述,儿子杨濂代笔抄写并出版,全书共搜集病例31起,每一起病例的病情、用药、回访写得都很清晰,是古代极其罕见的专科医书,为中国医学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凄凉晚年
令人惋惜的是,这部书刊印后不久,谈允贤的儿子杨濂就去世了,孙子后来也受政治株连被投入狱中而死。谈允贤平生行医救人无数,晚年竟接连遭遇着这样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
重创之下,谈允贤再也无心著书立说了,从此在孤独中度过了余生。
公元1556年,一代女医谈允贤病逝,享年96岁,在平均寿命只有四十岁左右的明朝,得享高寿的她堪称生命的奇迹。
明代流行话本小说,《女医杂言》刊印后并没有得到后世关注,一度被岁月湮没。直到中国医史界的收藏家范行准将珍藏多年的孤本捐献出来,这部倾注了谈允贤心血的医学著作才得以重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