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南斯拉夫联邦在冷战时期的地缘优势,冷战双方反而都不敢得罪这个中立国家,美国主动送上大量援助,苏联*赫鲁晓夫更是公开为南共受排挤一事道歉。
外交上顺风顺水的同时,南斯拉夫的经济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45年新政权刚刚建立时,南斯拉夫尚处于农业社会,仅有的一点工业基础也在连年的战争中损失殆尽,整个国家一贫如洗。
然而到1980年铁托去世时,南斯拉夫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3200美元。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南斯拉夫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同于民主德国等国,不靠任何外部援助,完全是依靠合理的经济政策和南斯拉夫人的奋斗实现的。
铁托时代,南斯拉夫人团结一致,整个国家看上去牢不可破。殊不知,矛盾已经在内部滋生了。
盛世下的隐患
关于巴尔干地区,欧洲盛传着一句话:能整合巴尔*,除了古代的中欧帝国、近代的奥匈帝国,也只有铁托了。
铁托的个人魅力对南斯拉夫的团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斯拉夫的民族构成十分复杂,虽然大多同为斯拉夫人,但他们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宗教信仰,从心理认同上已经不在属于共同的南斯拉夫民族或大塞尔维亚民族。
根据南斯拉夫建国初期的统计,南斯拉夫人口中38%是塞尔维亚人,23%是克罗地亚人,另外还有波斯尼亚人、马其顿人、斯洛文尼亚人、阿尔巴尼亚人等,没有哪个民族占据绝对主体地位。
以铁托本人为例,他的父亲是克罗地亚人,母亲是斯洛文尼亚人,如果细数历代先人,其血统构成可能会更加复杂。
但历史上这些民族却并不都像铁托的父母一样亲密无间。
前文中介绍塞尔维亚历史时我们曾经提到过,阿尔巴尼亚人曾在塞尔维亚被奥斯曼帝国侵略时占据了科索沃,后来他们的宗教信仰也随奥斯曼帝国改成了伊斯兰教,民族、宗教的矛盾为现在的科索沃问题埋下了伏笔。
在塞尔维亚与保加利亚的数百年争斗中,数量众多的保加利亚人进入了塞尔维亚,两个民族在战争期间自然是相互仇视,而保加利亚人甚至不是斯拉夫人的分支。
二战期间,南斯拉夫王国整体上支持盟军一方,但保加利亚人、匈牙利人等却倒向了纳粹阵营。这意味着即使在近现代,各个民族间还存在着真刀真枪的厮*。
这样的民族矛盾在南斯拉夫诸民族中比比皆是,那铁托是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的呢?
铁托的策略被称为“弱塞强南”,即弱化塞尔维亚族,打造强大的南斯拉夫共同体,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刻意压制塞尔维亚族,缩小民族话语权的差别。
在铁托的构想中,各个民族的话语权趋于平均了,大家都能畅所欲言,就不会有哪个民族受到不公正待遇。
但实际情况是,失去了唯一一个能勉强称得上主要的民族之后,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等比重大的民族感觉受到了排挤,其他占比小的民族吵的更凶了。再加上南斯拉夫联邦本就相对松散,各个民族间愈发缺乏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