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是机体在抗原刺激下,由浆细胞产生的具有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它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2、佐剂:为了促进抗体的产生,可在注射抗原的同时,加入一种辅助剂,这种辅助剂称为佐剂,应用最多的福氏佐剂,是由石腊油、羊毛脂和卡介苗混合而成。
3、免疫系统:由主宰或执行机体免疫功能的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所组成的一个系统称为免疫系统。它是机体免疫机制发生的物质基础。
4、免疫活性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淋巴细胞,其中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称为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或称免疫活性细胞(ICC),即T细胞和B细胞。
5、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理过程。免疫应答的过程可以人为地分成三个阶段:抗原识别阶段、淋巴细胞活化阶段、抗原清除阶段。
6、抗原处理:是指辅佐细胞将天然抗原转变为可被TH细胞识别形式的过程,它包括抗原变性、降解和修饰等。
7、干扰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可溶性糖蛋白。
8、自身耐受:又称自然耐受,即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宿主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产生免疫应答。
9、获得性耐受:是由于人工给予非己抗原诱导而形成的耐受。
10、自身免疫: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宿主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产生免疫应答,这种现象称为自身免疫耐受。当某种原因使自身免疫耐受性削弱或破坏时,免疫系统就会对自身成分产生免疫应答,这种现象称为自身免疫。
11、变态反应:由免疫炎症或其他免疫应答机制所致的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称为变态反应,也叫超敏反应。
12、抗原:指能够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相应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13、免疫原性:是指抗原分子能诱导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14、反应原性:是指抗原分子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
15、抗原决定簇:抗原物质表面的能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16、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泛指所有参加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身,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其它抗原提呈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和红细胞等。
17、干扰素:因其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而命名,根据来源和理化性质的差异可分为IFN-α、IFN-γ、IFN-β三类。IFN-α和IFN-β主要由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统称为Ⅰ型干扰素,通常由病毒感染诱导产生IFN-γ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和NK细产生,称为Ⅱ型干扰素,通常由抗原与有丝分裂原诱导产生。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18、免疫粘附:是指细菌或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结合C3b/C4b后,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的红细胞和血小板结合,形成较大的聚合物的现象。大分子聚合物易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清除,对机体有益。
19、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液和某些外分泌液中,也可作为抗原识别受体存在于B细胞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