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翻译,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翻译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4-01-28 13:03:52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jiǎ)人也,字叔。

译文:陈胜,阳城(今河南商水县)人,字涉。吴广,阳夏(河南太康)人,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译文:陈涉年轻的时侯,曾经作为佃农与其他佃农一起耕田,一次他们在耕作间隙在田埂上休息时,几个人在一起感慨恼恨了好一会儿,陈胜说:“假如谁将来富贵了,大家相互不要忘记了彼此。”

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文:与他一起受雇的佃农们笑着回答说:“你是只不过是个佃农罢了,哪有什么机会能富贵呢?”陈涉叹息着说:“唉!燕子、麻雀这类小鸟怎么能理解大雁、天鹅的远大志向呢!”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敌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译文: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征调闾左(当时贫者居闾左,富者居闾右)的贫民前往渔阳(位于今北京密云县西南)服役驻守,一共有前往渔阳服役的九百人驻扎在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市)。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译文:陈胜、吴广都编入了这次征发的行列之中,两人任屯长。途中恰遇天下大雨,道路不通,服役队伍估计已经误了到达渔阳的规定期限。

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译文:过了规定的期限,按照秦律规定全部服役人员都将被处死。陈胜、吴广就商量说:“如今选择逃亡也是死,起义干一番大事业也是死,同样都是死,为国事而死不好吗?”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译文:陈胜说:“天下受暴秦统治之苦已经很久了。我听说二世皇帝是始皇帝的小儿子,没有资格继承帝位,按礼法应该即位的是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

译文:公子扶苏因为屡次规劝始皇的缘故,始皇一怒之下安排公子扶苏领兵在帝国边境驻守。如今传闻公子扶苏并没有什么罪,却被二世皇帝无故*害。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译文:百姓都听说公子扶苏很贤德,不知道他已经被害。项燕原是楚国的将军,为楚国立下诸多功劳,爱护基层士卒,楚国人都很怜悯项燕。有的人以为项燕已经死了,有的人认为他没死,而是逃亡在外躲藏了起来。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

译文:现下假使我们冒用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向天下人发出起义的号召,应该会有很多人响应。”吴广认为这一计划可行。于是吴广前往占卜吉凶。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译文:占卜的人知道这伙人的意图,便顺着他们的意愿说道:“你们要做的事都能成,能够建功立业。那你们向鬼神问过吉凶了吗?”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译文:占卜结束后陈胜、吴广很高兴,揣摩占卜人所说向鬼神问吉凶的意思后,说:“占卜人这是教我们利用鬼神先在众人中树立威望啊。”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译文:于是陈胜、吴广安排人用朱砂在一块白绸子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塞进渔民用网捕来的鱼肚子里。戍卒买鱼回来煮着吃,发现了鱼肚中的帛书,对这事自然觉得很奇怪。“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译文:陈胜又暗中派吴广到驻地附近一草木丛生的古庙里,在夜里点燃起篝火,模仿狐狸的声音叫喊道:”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戍卒们在深更半夜听到这种叫声,都惊恐起来。第二天早晨,戍卒中到处议论纷纷,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译文:吴广一向与人友善关爱他人,戍卒中很多人愿为其效劳出力。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huì)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

译文:一次押送队伍的县尉喝醉了酒,吴广故意多次扬言自己要逃走,以此激怒县尉,以便让县尉当众侮辱自己,借以激怒众人。那个醉酒的县尉果然被激怒鞭打吴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尉。陈胜佐之,并*两尉。

译文:县尉还又拔出佩剑,吴广奋起夺剑*了县尉。此时陈胜出手协助吴广,一起*了两个县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译文:二人随即召集属下号召说:“诸位在这里遇上大雨,大家都已经错过了前往渔阳服役的期限,误期按规定要被处决。

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文:即使不被处决,将来戍边死去的肯定也得十之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译文:再说大丈夫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名扬后世,王侯将相难道都是天生的贵种吗?”属下的人听了都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心甘情愿地听凭差遣。”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

译文:于是陈胜等人就假冒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举行起义,以顺应百姓的愿望。义军都露出右臂作为标志,打着“大楚”的旗号。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译文:义军还筑起高台来宣誓,用被诛*的秦朝廷将尉的头作祭品。陈胜自称为将军,任命吴广做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qí)。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译文:义军首先进攻大泽乡,攻克后又进军攻打蕲县。蕲县被攻克后,陈胜派符离人葛婴率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土地。

攻铚(zhì)、酂、苦、柘(zhè)、谯皆下之。行收兵。

译文:一连进攻铚、酂、苦柘、谯几个地方,都被义军攻克。义军一面进军,一面不断补充兵员扩大队伍。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译文:等行进到陈县的时候,义军已拥有兵车六七百辆,一千多名骑兵,步卒好几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译文:义军攻打陈县(今河南淮阳)时,陈县的郡守、县令正好都不在城中,只有留守的郡丞领兵与义军在城门下作战。结果郡丞兵败身死,于是义军进入城中占领了陈县。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译文: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掌管教化的三老和地方豪杰都来开会议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译文:与会的豪强都说:“将军披坚执锐,讨伐无道昏君,诛灭暴秦,重新建立了楚国的政权,论功劳将军应该称王。“陈涉采纳了这些人的建议自立为王,国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之以应陈涉。

译文:这一时期,大秦的各个郡县都是因地方官吏严酷治理而受苦的百姓,百姓们都劫持宣判当地官吏的罪状,然后将这些官吏处决,以此来响应陈涉的起义。

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

译文:于是陈涉就任命吴广为代理王,督率各部将领西向进攻荥阳。

令陈人武臣、张耳、陈余徇赵地,令汝阴人邓宗徇九江郡。

译文:派遣陈县人武臣、张耳、陈馀率军攻占原属赵国的领地,命汝阴人邓宗率军攻占九江郡。

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葛婴至东城,立襄强为楚王。

译文:这一时期,楚国故地的义军也已经聚集数千人,各地响应陈涉的义军多得不计其数。葛婴率军攻占东城后,拥立襄强为楚王。

婴后闻陈王已立,因*襄强,还报。至陈,陈王诛*葛婴。

译文:葛婴后来得知陈胜已自立为王的信息后,便*了襄强,回军向陈胜报告。葛婴一到陈县,陈胜就下令*了葛婴。

陈王令魏人周市北徇魏地。

译文:陈胜命魏人周市率军北上攻取原属魏国的领地。吴广率军包围了荥阳。

吴广围荥阳。李由为三川守,守荥阳,吴叔弗能下。

译文:此时秦将李由(李斯之子)任三川郡守,率军固守荥阳,吴广所部久攻不下。

陈王征国之豪杰与计,以上蔡人房君蔡赐为上柱国。

译文:陈胜召集响应义军的豪强商议对策,任命上蔡人房君蔡赐担任上柱国。

周文,陈之贤人也,尝为项燕军视日,事春申君,自言习兵,陈王与之将军印,西击秦。

译文:周文,是陈县有名的士人,曾经是项燕军中负责占卜时日吉凶的官员,周文还在楚相春申君黄歇门下效力过,周文自称熟习用兵,陈王因此授给周文将军印,命周文带兵西进进攻秦朝关中本部。

行收兵至关,车千乘,卒数十万,至戏,军焉。

译文:周文一路上边走边召集兵马,周文所率义军到达函谷关时,周文的部队已经拥有战车千辆,士兵数十万人,大军到了戏亭时,驻扎了下来。

秦令少府章邯免郦山徒、人奴产子生,悉发以击楚大军,尽败之。

译文:秦朝廷安排少府章邯赦免了在骊山服役的百姓、以及家奴所生的儿子,将这些在当时地位身份最卑微的人全部招收到军队中,章邯率这支主要由刑徒组成的军队进攻张楚的大军,最终秦军在章邯的带领下击溃了义军。

周文败,走出关,止次曹阳二三月。章邯追败之,复走次渑池十余日。

译文:周文战败后,逃出了函谷关,率残部在曹阳驻留了两三个月。章邯追击,再次将其击败,周文再次逃到渑池驻留了十几天。

章邯击,大破之。周文自刭,军遂不战。

译文:章邯再次追击,再次大败周文残部。最终周文自*,其残部无法再形成战斗力。

武臣到邯郸,自立为赵王,陈余为大将军,张耳、召*为左右丞相。

译文:另一路的武臣所部在攻占邯郸后,武臣就地自立为赵王,武臣任命陈馀做大将军,张耳、召*任左、右丞相。

陈王怒,捕系武臣等家室,欲诛之。

译文:陈王得知武臣称王以后大怒,便下令将武臣等人的家属全部逮捕囚禁了起来,准备将他们全部处决。

柱国曰:“秦未亡而诛赵王将相家属,此生一秦也。不如因而立之。”

译文:上柱国蔡赐说:“暴秦还没有灭亡就*了赵王将相的家属,这等于是又生出一个与我们为敌的秦国来。不如趁此机会直接封其为赵王。”

陈王乃遣使者贺赵,而徙系武臣等家属宫中,而封耳子张敖为成都君,趣赵兵亟入关。

译文:陈王采纳了蔡赐的建议,于是就派遣使者前往赵国去祝贺武臣称王,同时把武臣等人的家属迁移到宫中软禁起来,又封张耳的儿子张敖为成都君,并催促赵国尽快出兵进军函谷关。

赵王将相相与谋曰:“王王赵,非楚意也。楚已诛秦,必加兵于赵。

译文:赵王武臣的将相们商议说:“大王在赵国故地称王,并不是张楚所愿意看到的。张楚灭秦以后,一定会来攻打赵国。

计莫如毋西兵,使使北徇燕地以自广也。赵南据大河,北有燕、代,楚虽胜秦,不敢制赵。

译文:现在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不派兵向西进军,而是派兵向北攻取原属燕国的领地以扩张我们自己的国土。到时候赵国南面占据黄河天险,北面又拥有有燕、代的广大土地,张楚国即使战胜了秦国,赵国也不会受张楚的压制。

若楚不胜秦,必重赵。赵乘秦之弊,可以得志于天下。”

译文:如果张楚不能战胜秦国,必定就会仪重赵国。到时候赵国趁着秦国的疲敝,就能实现称王天下的志向。”

赵王以为然,因不西兵,而遣故上谷卒史韩广将兵北徇燕地。

译文:赵王认这个计划很好,因而不向西出兵,而派了原上谷郡卒史韩广领兵北上前往攻取燕国故土。

燕故贵人豪杰谓韩广曰:“楚已立王,赵又已立王。

译文:韩广率部进军至燕地时燕国原来的贵族及豪杰劝韩广说:“现在的天下形势是楚国已立新王,赵国也已立新王。

燕虽小,亦万乘之国也,愿将军立为燕王。”韩广曰:“广母在赵,不可。”

译文:燕国地方虽然小,过去也是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希望将军自立做燕王。”韩广回答说:“可是我的母亲还留在赵国,我不能这样做。”

燕人曰:“赵方西忧秦,南忧楚,其力不能禁我。

译文:燕人说:“赵国现在西面受秦国牵制,南面担忧楚国,依赵国的力量是不能来限制我们的。

且以楚之强,不敢害赵王将相之家,赵独安敢害将军之家!”

译文:况且以楚国的强大,都不敢*害赵王将相的家属,赵国又怎敢加害将军的家属呢?“

韩广以为然,乃自立为燕王。居数月,赵奉燕王母及家属归之燕。

译文:韩广认为他们说的有道理,于是就在燕国故地自立做了燕王。过了几个月,赵国派人护送燕王的母亲及其家属来到了燕国。

当此之时,诸将之徇地者,不可胜数。

译文:当时,陈王派到各地攻城略地的将领,数不胜数。

周市北徇地至狄,狄人田儋*狄令,自立为齐王,以齐反击周市。

译文:周市率军北上攻城掠地到达了狄县,狄县地方豪强田儋*了狄县县令,自立为齐王,凭借齐国故地的力量来反击周市。

市军散,还至魏地,欲立魏后故甯陵君咎为魏王。

译文:周市的军队被田儋击溃,周市率残部退回到了魏地,周市计划立原魏王的后代宁陵君魏咎为魏王。

时咎在陈王所,不得之魏。魏地已定,欲相与立周市为魏王,周市不肯。

译文:当时魏咎身处陈王身边,无法回到魏国。魏国故地被平定以后,当地豪强准备拥立周市为魏王,周市不肯接受。

使者五反,陈王乃立甯陵君咎为魏王,遣之国。周市卒为相。

译文:使者先后五次往返于陈王与周市之间,陈王于是答应立宁陵君咎为魏王的请求,便派人遣送魏咎回到魏国。最后周市担任了魏国的相国。

将军田臧等相与谋曰:“周章军已破矣,秦兵旦暮至,我围荥阳城弗能下,秦军至,必大败。

译文:将军田臧等人共同谋划说:“周章的部队已经被击破,秦国的军队早晚会到,我军包围荥阳城,久攻不下,秦国援军一到,我军一定会大败。

不如少遗兵,足以守荥阳,悉精兵迎秦军。

译文:我们不如少留下少量兵力,足够围住荥阳就行,然后带全部精兵前去迎击秦军。

今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事恐败。”

译文:如今假王吴广骄横无礼,又不懂得用兵作战的权谋,不能与他沟通交流,如果不*掉他的话,我们的计划恐怕会失败。”

因相与矫王令以诛吴叔,献其首于陈王。陈王使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

译文:因此众将一起假传陈王的召令*掉了吴广,并将吴广的首级献给了陈王。陈王派使者赐给田臧楚国令尹的官印,将其任命为上将军。

田臧乃使诸将李归等守荥阳城,自以精兵西迎秦军于敖仓。

译文:田臧派部将李归等人率军围守荥阳城,自己带着精兵向西进军敖仓迎击秦军。

与战,田臧死,军破。章邯进兵击李归等荥阳下,破之,李归等死。

译文:田臧率军与秦军作战,最终田臧战死,所部也被击溃。章邯乘胜进军来到荥阳城下攻打李归等人,击败李归所率围困荥阳的部队,李归等人战死。

阳城人邓说(yuè)将兵居郏,章邯别将击破之,邓说军散走陈。

译文:阳城人邓说领兵驻扎在郏城,被章邯部将所带的一支部队击败,邓说率军溃逃到陈县。

铚人伍徐将兵居许,章邯击破之,伍徐军皆散走陈。陈王诛邓说。

译文:铚人伍徐率兵驻扎在许县,也被章邯的军队击溃。伍徐的士卒都溃散逃到了陈县。陈王因此诛*了邓说。

陈王初立时,陵人秦嘉、铚人董绁、符离人朱鸡石、取虑人郑布、徐人丁疾等皆特起,将兵围东海守庆于郯。

译文:陈胜刚称王时,陵县人秦嘉、铚县人董緤、符离人朱鸡石、取虑人郑布、徐县人丁疾等都自成一军起兵反秦,他们领兵将秦东海郡守庆围困在郯城。

陈王闻,乃使武平君畔为将军,监郯下军。

译文:陈王听说后,就派武平君畔为将军前往督率围困郯城各路人马。

秦嘉不受命,嘉自立为大司马,恶属武平君。

译文:秦嘉拒不接受这个命令,自立为大司马,不愿隶属于武平君畔。

告军吏曰:“武平君年少,不知兵事,勿听!”因矫以王命*武平君畔。

译文:便告诉自己的军吏说:“武平君年纪善轻,不懂军事,诸位不要听他指挥!”接着就假托陈王的号令*了武平畔。

章邯已破伍徐,击陈,柱国房君死。章邯又进兵击陈西张贺军。

译文:章邯率军击败伍徐所部后,接着率军进攻陈县,此战陈王的上柱国房君蔡赐战死。章邯继续率军进攻驻守在陈县西面面张贺的部队。

陈王出监战,军破,张贺死。

译文:此战由陈王亲自督战,结果楚军还是战败,张贺阵亡。

腊月,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以降秦。陈胜葬砀(dàng),谥曰隐王。

译文:十二月,陈王率残部退守汝阴,在回到下城父时,陈王的车夫庄贾*害了陈王后向秦军投降。陈胜死后被安葬在砀县,谥号为隐王。

陈王故涓人将军吕臣为仓头军,起新阳,攻陈下之,*庄贾,复以陈为楚。

译文:陈王死后,其从前的侍臣吕臣组织了一支青巾裹头的“苍头军”,从新阳起兵攻打陈县,攻克后,处决了庄贾,又以陈县为楚都。

初,陈王至陈,令铚人宋留将兵定南阳,入武关。

译文:最初陈王刚到陈县时,曾命令铚县人宋留领兵前往平定南阳,然后再进兵武关。

留已徇南阳,闻陈王死,南阳复为秦。

译文:宋留攻占南阳后,得到陈王被*的消息后,南阳又被秦军夺了回去。

宋留不能入武关,乃东至新蔡,遇秦军,宋留以军降秦。

译文:宋留不能进入武关,就率军往东到了新蔡,不料又遇上了秦军,宋留带着部队投降了秦军。

秦传留至咸阳,车裂留以徇。

译文:秦军押解宋留到了咸阳,将其车裂示众。

秦嘉等闻陈王军破出走,乃立景驹为楚王,引兵之方与,欲击秦军定陶下。

译文:秦嘉等人听说陈王的军队已经兵败溃散,便共同拥立景驹为楚王,然后率兵进军至方与,准备在定陶附近袭击秦军。

使公孙庆使齐王,欲与并力俱进。

译文:秦嘉派公孙庆出使齐国拜会了齐王田儋,准备联合齐国一同进兵。

齐王曰:“闻陈王战败,不知其死生,楚安得不请而立王!”

译文:齐王说:“听说陈王战败,至今生死不明,楚国怎么能不来向我请示就自立新王呢?”

公孙庆曰:“齐不请楚而立王,楚何故请齐而立王!且楚首事,当令于天下。”田儋诛*公孙庆。

译文:公孙庆说:“齐国不请示楚国而立王,楚国为什么要向齐国请示才能立新王呢?何况楚是率先起义反秦的存在,理当号令天下。”田儋听完后一怒之下*了公孙庆。

秦左右校复攻陈,下之。吕将军走,收兵复聚。

译文:秦军的左右校尉率领部队再次进攻陈县,并最终占领了陈县。吕臣战败逃亡后,重新集结兵马。

鄱(pó)盗当阳君黥布之兵相收,复击秦左右校,破之青波,复以陈为楚。

译文:并与当年在鄱阳为盗,后被封为当阳君的黥布所部联合起来,再次出兵进攻秦左右校尉的军队,在青波击败秦军,然后再度以陈县为楚都。

会项梁立怀王孙心为楚王。

译文:这一时期正好赶上项梁拥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楚王。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

译文:陈胜称王前后总共六个月的时间。称王之后,以陈县为国都。

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

译文:从前一位曾经与他一起耕田的佃农听说陈胜称王,便来到陈县投靠他,这个佃农敲着宫门说:“我要见陈涉。”守宫门的长官将其捆绑起来。

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

译文:经他反复自辩,才放开他,但仍然不肯为他通报。等陈王出门时,陈胜的这个佃农故友拦路呼喊陈涉的名字。

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

译文:陈王听到了,才召见了他,还与其同乘一辆车回宫。

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

译文:陈胜故友走进陈胜的宫殿,看见殿堂房屋、帷幕帐帘之后,故友说:“我的天!陈涉大王的宫殿高大深邃啊!”

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

译文:楚地人把“多”叫做“夥”,所以天下流传“夥涉为王”的俗语,就是从陈涉这里来的。

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

译文:陈王的这个故友在宫中出出进进,行为举止越来越随便放肆,还常常跟其他人讲陈涉从前的一些旧事。有人就对陈王说:“大王的这个客人愚昧无知,一天到晚胡说八道,这样有损于大王的威严啊。”

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译文:陈王便下令处死了这名故友。从此之后,陈王的故旧知交都纷纷自行离去,从此没有敢再亲近陈王的故友了。

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

译文:陈王任命朱房做中正,胡武做司过,两人专门监督检查群臣的过失。

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

译文:张楚的将领们攻城略地得胜归来,命令稍不服从,就会被抓起来治罪,这两人以非常苛刻地方式寻求群臣的过失作为对陈王的忠心。

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陈王信用之。

译文:凡是他俩不喜欢的人,一旦有错,不交给负责司法的官吏去审理,就擅自予以惩治。可是陈王却很信任他们。

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译文:将领们也因为这些缘故也不再亲近依附于陈王。这就是陈王所以失败的原因。

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译文:陈胜虽然已经死去,他所封立的侯王将相最终还是灭掉了秦王朝,这是由于陈涉首义反秦的结果。

高祖时为陈涉置守冢三十家砀,至今血食。

译文:汉高祖时,在砀县安置了三十户人家为陈涉看守坟墓,到现在仍按时*牲祭祀陈王。

褚先曰:地形险阻,所以为固也;兵革刑法,所以为治也。犹未足恃也。

译文:褚先生说:修筑地形险恶难行的关隘,是为了巩固防务;兵革武器与刑法制度的制定,是为了统治国家。但是光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夫先王以仁义为本,而以固塞文法为枝叶,岂不然哉!吾闻贾生之称曰:

译文:先王以仁义作为治国的根本,而将坚固的要塞和法令条文看作细枝末节,难道不应该这样吗!我听贾生曾经说过: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译文:秦孝公在位期间的秦国占据崤山和函谷的险固地势,拥有整个雍州地区,君臣牢固把守,随时窥视着周王室。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文:大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劲头,并吞八方极远之地的心气。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

译文:那个时候,商鞅辅佐秦孝公,对内建立法令制度,致力于耕种纺织,整治攻守的武器,整军备战;

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译文:对外采取连横的外交策略使诸侯们互相内斗。于是秦国像两手相合那样,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孝公既没,惠文王、武王、昭王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

译文: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接了秦孝公的遗志,遵循着秦国先人留下来的策略,秦国向南面夺取了汉中,向西南夺取了巴蜀,向东面割得了肥沃的土地,向北面夺得了冲要险阻的郡邑。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译文:诸侯们因此而恐惧惊慌,相会结盟商议对策来削弱秦国。他们不吝惜珍贵的财宝和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士人。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译文:采取合纵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支援,合为一体。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译文:在这一时期的诸侯国中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

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译文:这四位公子,都英明智慧而忠诚信义,宽宏厚道而爱惜人才,尊重贤者而器重士人。

约从连衡,兼韩、魏、燕、赵、宋、卫、中山之众。

译文:他们互相约定实行合纵联合抗秦,破坏秦国的连横策略,联合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等国的有关人士。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冣、陈轸、邵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

译文:于是六国的人才,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这些人替他们策划;有齐明、周最、陈轸、邵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些人沟通执行他们的策略;

吴起、孙膑、带他、儿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译文:有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这些人统率他们的军队。

尝以什倍之地,百万之师,仰关而攻秦。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遁逃而不敢进。

译文:诸侯们曾经用相当于秦国十倍的土地,百万的大军,联合出兵攻打函谷关。秦国开关迎敌,九国的军队选择逃亡而不敢前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固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译文:秦国没有耗费一个箭头,而天下的诸侯却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合纵解散,盟约破坏,从此诸侯们开始各自争相割地贿赂秦国。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译文:秦国有充余的力量来利用诸侯的弱点,追赶逃亡败走的敌人,*得他们横尸百万,流的血把大盾牌都漂浮起来;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译文:秦国利用有利的形势,方便的时机,分割土地山河,因而强国请求臣服,弱国前来朝拜称臣。

“施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译文:“延续到秦孝文王、庄襄王的时候,两人在位时间短暂,国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译文:“到了秦始皇时,始皇继承秦国六代君王传下来的功业,像驾车的御手一样挥动长鞭来驾御各诸侯国,吞并了东周和西周两个小国,吞并六国诸侯,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从而控制天下,手持刑杖来鞭笞天下的人民,声威震慑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译文:秦国向南方夺取了百越的土地,将其设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长们,低着头,用绳子拴住自己的脖子来投降,把自己的性命交给秦王朝的下级官吏掌握。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亦不敢贯弓而报怨。

译文:始皇派蒙恬率军到北方修筑长城,作为帝国边疆上的屏障来防守,把匈奴向北驱赶了七百多里;匈奴人不敢到南边来牧马,兵士也不敢搭起弓箭来报仇。

于是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译文:于是始皇废除了先王的治国之道,焚烧了诸子百家的著作,以图使老百姓愚昧无知;

堕名城,*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译文:还下令毁坏各地的名城,*戮各地豪强,收集天下的武器集中到咸阳,熔化刀剑和箭头,铸成十二个金属人像,来削弱天下人民的反抗意志。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

译文:然后依凭华山当作城墙,凭借黄河作为护城河,依据亿丈高的华山,临守着深险莫测的黄河,作为守卫的险要之地。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译文:良将拿着强弓,防守冲要的地方,可靠的大臣带领精*士兵,摆列着锋利的武器,严厉盘查过往的行人是谁。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译文:天下已经平定,秦始皇的心中,自以为关中的坚固,是千里金城,可以作为子子孙孙万世当皇帝的基业了。

“始皇既没,余威振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译文:“秦始皇去世以后,其余威还震慑着远方。然而陈涉是一个用破瓮作窗户,用草绳拴门轴的穷苦人家的子弟,一个佃农,一个供人役使的人,一个被征发戍边的人。

材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

译文:陈胜的才能比不上一个能力中等的士人,既没有孔子、墨子那样的才能,也没有陶朱、猗顿那样的富有。

蹑足行伍之间,俯仰仟佰之中,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译文:置身在戍卒的行列之中,兴起于乡野之间,带领着疲乏散乱的戍卒,统率着几百个人,转身反抗秦国。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译文:他们砍下木棍做武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天下人就像风云那样迅速汇集起来,像回响那样应声而起,挑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追随陈胜。崤山函谷关以东的英雄豪杰一齐联合起来,最终推翻了秦王朝。

“且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译文:“再说,那秦王朝的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土地,崤山函谷关的险要坚固,还像从前一样。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译文: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宋、卫、中山的国君尊贵;

锄耰棘矜,非铦于勾戟长铩也;适戍之众,非俦于九国之师也;

译文:锄耙戟柄,并不比钩戟长矛锋利;被征发戍守边地的民众,并不比九国的军队强大;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译文:深谋远虑,行军与指挥作战的本领,也比不上先前六国的那些才智之士。但是成功失败完全不同,功业完全相反。

尝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译文:这是什么原因呢?假使拿崤山、函谷关以东各国诸侯来跟陈涉量量长短,比比大小,比较一下他们的权威,衡量衡量他们的实力,那简直不能够同年而语,相提并论。

然而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抑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译文:然而秦国当初凭借狭小的国土,发展成为有万辆兵车的强国,进而控制了其它八州,使来与其地位相同的诸侯国都来向秦国朝拜称臣,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译文:然后把天地四方当作家,把崤山、函谷关当作宫墙。可是陈涉一个布衣首倡起义,秦王朝的七代宗庙就被毁坏,连秦王子婴也死在别人手中,被天下的人所讥笑,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不施行仁政,而攻取天下和后来防守天下的形势是不同的啊。”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