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的最终归宿,周作人建国后做什么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1 17:28:40

“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的,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

1923年7月19日早晨,周作人往鲁迅桌上拍下这封绝交信后便气冲冲转身离开了。

人世间的有些事就如宿命一般,鲁迅与周作人的分合也是如此。

很久以前,鲁迅与周作人两兄弟还在幼年时,母亲鲁瑞便请来龙师父(法师)给鲁迅和周作人分别取了一个法号。许钦文四妹许羡苏在转述鲁瑞口述的这段过往时说:

“龙师父给鲁迅取了个法名——长庚,原是星名,绍兴叫‘黄昏肖’。周作人叫启明,也是星名,叫‘五更肖’。”

鲁瑞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两个儿子竟会在数十年后,真如《诗经-小雅》里所说的那样: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两星永不相见。”

两人递了绝交信彻底绝交后,鲁瑞恍然想起龙师父当日为他们所取的法号,不禁仰天长叹:“冥冥中,天注定啊”!

周作人的最终归宿,周作人建国后做什么了(1)

鲁瑞更想不到的事还在后头:兄弟两绝交后,竟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途。

鲁迅一直是一个用笔革命的志士,而周作人却最终做了文化汉奸。

抗战爆发的1937年,鲁迅刚刚辞世不久。北京沦陷后,在所有文人纷纷撤出北平之际,周作人却选择了留守北平。

1938年8月4日,得知消息后的胡适以藏晖为化名,在伦敦写了《寄给北平的一个朋友》一诗,委婉劝谏周作人“识得重与轻”,立即离开北平不要做文化汉奸。

周作人在收到信后,回了一封信和一首诗,为了避免被日本人察觉,在这封回给胡适的信中,周作人称呼胡适为“胡安定先生”。

在9月21日周作人写给胡适的《苦住庵吟》诗中,他写到:

“老僧假装好吃苦茶,实在的情形还是苦雨,近来屋漏地上又浸水,结果只好改号苦住。......多谢藏晖居士的问讯。我谢谢你很厚的情意,可惜我行脚却不能做到,并不是出了家特地忙,因为庵里住的好些老小。”

这首诗虽然委婉,但意思却非常明确了,大意是:我周作人也想离开北平啊,可是我眼下这情形实在没办法啊,我这一家老小都还指着我活命呢.......

概括之就是:家累太重,南行有困难。

在诗的结尾处,周作人还说:“老僧始终只是个老僧”,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周作人虽然不离开北平,但我自己还是懂得民族大义的。

周作人的最终归宿,周作人建国后做什么了(2)

实际上,在当时的情况下,留在北平便是无视民族大义的表现了。

周作人在诗中所说的“家累”确实是实际情况,当时的他不仅要养活日本妻子羽太信子一家子,还要同时兼顾弟弟一家四口。如此重大的担子,也难怪周作人说“家累太重”了。

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有“家累”的人实在太多了,相比周作人,朱自清、闻一多等当时也是拖着一大家子,但他们却力排万难在大后方坚持过来了。

所以,说到底,周作人不离开北平最主要的还是与他的个人操守有关。严酷的环境,恰是考验品德的最好时机。

周作人终究没有扛过考验。

最初,周作人也和自己在给胡适的诗中所说的那样:并不想做汉奸。但在经历了一次刺*之后的1940年,他立马乖乖地当上了伪华北教育督办,成为名副其实的汉奸。

紧接着,1941年10月起,周作人兼任东亚文化协议会会长。1943年6月起,兼任华北综合调查研究所副理事长。1944年5月起,兼任《华北新报》经理和报道协会理事、中日文化协会理事。

自此,周作人便在文化汉奸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这期间,周作人和日本妻子羽太信子等都过着相当安逸的生活。

任何时候,只考虑个人利益不顾民族大义、无视应有的社会担当,结果必然是走上道德绝路,历史上,这样的先例比比皆是。

周作人的最终归宿,周作人建国后做什么了(3)

周作人终究也为他的选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945 年底,周作人因汉奸罪而被依法逮捕,这年,周作人年已60岁。随后,国民党首都高等法院判处周作人有期徒刑十四年,褫(chi4)夺公权十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周作人给相关领导去了一封信,这封信,不用说,是为自己辩驳的。这封信最后被传到了领袖手中,领袖拿到信后说:

“ 文化汉奸嘛,又没有*人放火。现在懂古希腊文的人不多了,养起来,让他做翻译工作,以后出版。”

正是伟人的这一句话,周作人才得以被提前保释出狱并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编译工作。

对于这次法外开恩,周作人很是珍惜。但出狱后的周作人日子也并不好过,一个人终究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周作人也是如此。

背负着汉奸骂名的周作人,此后的余生大概只能用“苟活”二字形容了。

周作人的最终归宿,周作人建国后做什么了(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