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开始向政府揭发汉奸,并且要求政府用法律惩罚这些汉奸。1946年,周作人身着一袭深色长衫,被警察押送到法庭参加审判。谁能想到,鲁迅的亲弟弟,竟然是日本人的走狗。周作人拒不认罪,直到去世前,他还觉得自己无辜。
周作人的一生,毁在了日本妻子的手上。早年间周作人听从妻子的教唆,污蔑鲁迅对他的妻子心怀不轨。鲁迅一气之下和周作人断绝来往,儿子长大后也不愿意和周作人联系。周作人晚年格外厌恶搬弄是非的日本妻子,夫妻俩关系紧张,冲突不断。
一、长兄如父
鲁迅一辈子都记得,周作人小时候呼唤他“大哥”的模样,那么的情深意切。自从家道中落后,少年鲁迅承担起教养两个弟弟的责任。父亲病重期间,鲁迅每天从家里拿东西去典当。典当铺的老板原先和鲁迅的父亲交好,看到鲁迅一家风光不再,经常对鲁迅冷嘲热讽。
鲁迅每天遭受旁人的白眼,心里既难过又愤恨。父亲去世不久,亲族欺负鲁迅的寡母,分给鲁迅一家最破旧的房屋居住。鲁迅和两个弟弟还没有成年,在家族里没有地位和声望,所以饱受敌人欺凌。鲁迅下决心发奋读书,闯出一片天地,保护母亲和弟弟。
周作人从小生活在大哥的羽翼下,没有吃过一点苦头,形成了养尊处优的性格。鲁迅第二次返回日本继续求学时,把周作人一同带去了日本。周作人的日语学得极其艰难,总是在学习时间打瞌睡。鲁迅怒火中烧,抡起拳头往周作人的脑袋上打了几下,周作人委屈呜咽。
周作人的哭的伤心,让鲁迅懊悔不已。在鲁迅看来,他就是周作人的家长,有必要尽心尽力地给周作人提供最好的教育和生活。学校宿舍人多嘈杂,周作人喜静,无法适应。鲁迅为了给他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不惜省吃俭用,租了一套房子给周作人住。
周作人在鲁迅的鼓励下,开始写文章。他擅长用白话文写作,文风清新自然,成为文化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周作人在情窦初开的年纪,和家里的女仆相爱。这个女仆出身日本底层社会,家境贫寒,而且没有文化。周作人爱她的勤劳朴实,娶她为妻。
鲁迅眼看国难深重,决定回国,周作人却不愿意。周作人喜欢东京,不想回到战乱四起的祖国,更不想离开深爱的妻子。鲁迅不放心把周作人留在异国,因为周作人是他一手带大的弟弟。鲁迅深知周作人性格懦弱,害怕周作人在日本受到欺凌,坚决要带走周作人。
鲁迅说服弟媳一起去中国生活,他会每月给弟媳的娘家人寄生活费,并且供弟媳的弟妹上学。周作人没有主见,看到妻子同意去中国,这才磨磨蹭蹭地踏上回国的旅程。鲁迅在中国积累了一定的名望,托人给周作人找了一份工作,周作人每月的薪水高达二百大洋。
鲁迅用自己多年的积蓄在北京买了一套豪华四合院,把全家接来同住。鲁迅还没有子女,为了给两个弟弟的孩子们玩耍的地方,鲁迅特意买了一个带大院子的房子。鲁迅希望一大家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永远不分离。
周作人的妻子负责管家,鲁迅每个月拿到工资后,留下一点零花钱和烟钱,剩下的全部交给弟媳。这个日本女人算计着鲁迅的善良和忍让,花钱大手大脚。信子用鲁迅给的生活费请了好几个仆人伺候她,隔三差五地去日本商店购物。
二、兄弟决裂
信子很快把钱花光,又伸手向鲁迅要钱,鲁迅不得不一边写稿子发表,一边借钱应急。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的三兄弟,只有周作人的日子过得最悠闲。周作人不理家事,连孩子哭闹也不闻不问,只是喝茶看书,逍遥地让鲁迅感到羡慕。
信子对鲁迅的三弟口出恶语,讽刺他老大不小了,连工作都没有,在家里吃闲饭。三弟不堪受辱,去上海讨生活,让鲁迅难过不已。后来,信子诬陷鲁迅故意在她洗澡的时候闯进来,对她心怀不轨。鲁迅无法容忍他人诋毁他的品德,他带着老母搬出四合院,不再和周作人来往。
抗日战争爆发后,周作人做了日本人的走狗。就算他不认罪,也被认定为汉奸,关了4年。信子的脾气愈发古怪,稍不顺心就大吵大闹,周作人对她厌恶至极,夫妻关系降到冰点。周作人去世后,鲁迅的儿子拒绝出席他的葬礼。鲁迅的后人,不再把周作人看做血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