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对圣智对愚翻译,贤对圣智对愚注音版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4-02-01 14:07:10

贤对圣,智对愚,傅粉对施朱。名缰对利锁,挈榼对提壶。鸠哺子,燕调雏,石幛对郇厨。烟轻笼岸柳,风急撼庭梧。鸲眼一方端石砚,龙涎三炷博山垆。曲沼鱼多,可使渔人结网;平田兔少,漫劳耕者守株。贤对圣,智对愚,
贤为什么和圣相对,其实说的是贤人和圣人的对比,古代读书人都希望做贤人,也就是做一个有才能的人,而圣人则有两种,一种是孔子那种,品格最高尚的、智慧最高超的人。另一种则指的是古代的皇帝,如唐代李治与武则天合称“二圣”,二圣临朝。贤人可以做,圣人不可做,或者不能做,但是历史上有一个人的理想不是考科举做贤人,而是从小立志做圣人,他便是明代的王阳明,“人生第一等要事,读书做圣人!”
智对愚的例子,最典型的就是智叟和愚公,再就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大智若愚等等。
傅粉对施朱,出自战国时期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傅粉即著粉,抹粉。施朱就是涂胭脂。在古代傅粉不仅仅指女性,男子也可以傅粉,比如魏晋时期的曹植就喜欢傅粉,而他的妹夫何晏则被称作傅粉何郎,只不过何晏不需要傅粉,因为他本人的脸特别白,好像抹了粉一般,以至于皇帝专门请他吃热汤面来验证他是否傅粉。魏晋时期以男子肤白为美,当时的的美男子除了何晏,还有潘安,卫玠等,大多因肤白被称为玉人。名缰利锁,名利是世人所追逐的,追名逐利,功名利禄,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古代考科举也被称为考功名。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名利是世人汲汲以求的,也往往被名利所羁绊,为了名利失去自我,而淡泊名利的人则更能逍遥自由,记得庄子有个典故“曳尾涂中”: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lèi)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 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tú)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楚威王想请庄子来辅佐朝政,派两个使者带上许多珍珠玉帛,在濮水岸边见到隐居在此钓鱼的庄子,庄子对使者打比方说他愿意像保全性命曳尾涂中的乌龟,过着隐居生活。这就是不为名利所累的例子。挈榼qiè kē对提壶。挈:提;榼:酒器。拿着酒杯,提着酒壶。形容嗜好饮酒。这一句的出处是晋代刘伶的《酒德颂》:“止则操卮执觚,动而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魏晋时期,社会动乱,文人士大夫如竹林七贤等人,因为对于现实的不满,往往沉溺于酒,他们胸中有许多郁结不平之气,需要用酒来浇。或者为了逃避政治迫害,不得已借醉酒保护自己,如司马昭要求和阮籍结亲,阮籍不愿,于是一醉两个月,使司马昭无提亲之隙。同时魏晋时期士大夫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崇尚清谈,淡泊名利。因此,挈壶而谈,痛快饮酒,为的就是脱离名利的缰锁。鸠哺子,燕调雏,石幛对郇雏。这一句的含义极其隐晦,估计很少有人看出来。鸠哺子:指鸠鸟哺育小鸟时特别公正,不偏心。《尔雅·释鸟》:"鸠哺子,朝自上而下,暮自下而上,均也。大意:早上自上而下,晚上自下而上,让每一只小鸟都吃饱。用来比喻父母对子女的关爱。燕调雏:母燕调教雏燕学习飞翔,用来比喻父母教育子女。石幛对郇厨。石幛指的是石崇,石崇是西晋时期的文学家兼富豪,常与国舅王恺斗富,两人都用尽最鲜艳华丽的东西用来装饰车马、服装。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却不能赢过石崇。石幛典故说的是有一次王恺用紫丝布做了四十里的步幛,而王崇用锦短做了五十里的步幛来超过他。步幛,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屏幕。
郇厨,说的是唐代韦陟,袭封郇国公,也是性好奢侈,最突出的是厨房中多美味佳肴,他吃的饭菜,尤其讲究,必须弄得特别精细、洁净,用鸟的羽毛挑选米。每吃完一顿饭,他家厨房里所扔掉的菜肴食物,价值不止万钱。
这两个人的特点都是性号奢侈,但是与鸠鸟燕子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石崇的父亲石苞在临终时将财物分给几个儿子,只不给石崇。石崇的母亲向石苞请求,石苞却说:“这孩子尽管年纪小,以后他自己是能得到财富的。”所以石苞就像鸠鸟哺子一样是公正而有远见的。
而燕调雏说的是郇公韦陟,韦陟教育儿子非常严格。他的儿子韦允学习经史,每天他都加以教诲训励。就是在夜间,也常派人去察看。如果韦允学习很用功,不停顿,则在早、晚向父母问安时,都和颜悦色;如果他稍有懈怠,就立即派人去制止。命令韦允站立在厅堂下,或者十天之内不跟儿子说一句话。所以就像燕子教雏燕学习飞翔一样,严肃认真。
同时这二人的遭遇又和前面的名利相关,石崇因利而死,韦陟为名所害。
石崇有个爱妾叫绿珠,相貌美艳,善吹笛。他的敌对派孙秀向他索要,石崇不许,孙秀假称惠帝诏命逮捕石崇,石崇被装在囚车上拉到东市,这才叹息道:“这些奴才是想图我的家产啊!”押他的人答道:“知道是家财害了你,为何不早点把它散发掉!”石崇无法回答。后石崇全家老少共十五人都被*害,石崇因利致祸而亡。
韦陟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年少聪敏好学,负有盛名,考中科举后为官,却为杨国忠、李林甫所忌恨,把他贬到广西。后来安史之乱爆发,杨国忠想构陷韦陟与叛贼勾结。安史之乱结束后,韦陟却遭到后生毁谤,被君主怀疑,一生郁郁不得志,一生皆为名声所累。总结石崇和韦陟的一生,真可谓名缰利锁憾平生。烟轻笼岸柳,风急撼庭梧。这一句柳树与梧桐相对,虽表面为写景,实为有所寄托,柳在它的众多文化含义中有淡泊名利的一项,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写到“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柳树因此与陶渊明结缘,五柳作为典故为诗人所用,以表达自身不慕名利、归隐山林之意。而梧桐则与凤凰有关,在《庄子•秋水》中,庄子把自己比作凤凰,言其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与自己的朋友惠子进行比较,表达自己不慕名利的品行。梧桐的形象在《庄子》书中多次出现,足见庄子对梧桐的喜爱。梧桐本身也有很多美德,晏殊写过一首关于《梧桐》 的四言诗:苍苍梧桐,悠悠古风,叶若碧云,伟仪出众, 根在清源,天开紫英,星宿其上,美禽来鸣, 世有嘉木,心自通灵,可以为琴,春秋和声, 卧听夜雨,起看雪晴,独立正直,巍巍德荣。鸲眼一方端石砚,龙涎三炷博山垆。
端石砚是古人写字用的砚台,为砚台中的极品,鸲眼指鸲鹆鸟的眼,指端石上的圆形斑点像鸟的眼睛,欧阳修在他的《砚谱》中说,“端石出端溪,有鸲鹆眼为贵。”
龙涎是龙涎香,是一种名贵的香料,是抹香鲸肠内分泌的物体,带有奇特的香味,因其难得,所以价比黄金。博山炉就是焚香用的香炉,这两种物品都是非常名贵的奢侈品。
曲沼鱼多,可使渔人结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孟浩然写给张丞相的《临洞庭上张丞相》中的一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便是化用此句。用捕鱼的事情暗指希望能够得到引荐,谋取一官半职。平田兔少,漫劳耕者守株。这是守株待兔的典故,本是韩非子讽刺儒家因循守旧,不懂变革。这里是指世人追名逐利,而名利则如兔子一般不容易获得,守株待兔,白白浪费时间。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