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喜欢商鞅,不喜欢法家,因为他们太冷峻忌刻,没有人情味。为了表达对法家的厌恶,有些人就总喜欢抹黑商鞅。
比如,有一种观点,说商鞅是因为变法好刑*,最后遭到反噬。在支持变法的孝公死后,秦国人群起而攻之,把他五马分尸。这种观点隐含的意思就是商鞅“自作孽,不可活”,秦国老百姓恨之入骨。
这显然是不符合史实的。
商鞅变法之初,秦国人不适应,有许多人犯法受刑,其中就包括太子。太子犯法牵连他的师傅们受刑。
但当人民适应新法之后,“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秦国的老百姓是拥护新法的,甚至一开始说新法坏话的那些人也直呼“真香”!
真正厌恶商鞅的是那些在变法中利益受损的老贵族们,还有就是被变强的秦国打到被迫割地迁都的魏国。
老百姓会怨恨商鞅吗?
有人说,变法后,老百姓只能种田打仗,打仗种田,生活无聊枯燥!
那为什么不想想,变法前老百姓是什么样的生活?
不也是种田打仗吗?而且种田是给地主种田;打仗是给贵族打仗,打输了丢命,打赢了回家继续种田。那时秦国民间还流行私斗、村战,男人们有时候莫名其妙地就把人头毫无意义地送出去了。
变法后种田则是给自己种田,种田种得好可以免赋税,打仗赢了则有可能实现阶级跃升。
变法前,秦国东面被魏国大嘴巴子呼呼往脸上抽,西北方面被义渠隔三差五捅腚眼儿,关东诸国把秦国当蛮夷对待,老百姓会喜欢这样的日子吗?变法后,秦国雄起,周天子官方盖章认证秦孝公为霸主。
所以老百姓不会恨商鞅,如前所述,真正恨商鞅的人是秦国老贵族和魏国,最后也正是这两波人合力将商鞅逼入死路。
被割鼻子的嬴虔
二、商鞅之死商鞅为何会死得如此惨烈?除了得罪了秦国贵族和魏国之外,还有一点别忘了,对于秦国,商鞅始终是个外人。
一个外人在秦国站到了一个不能再上一步的位置,他除了摔下来,还有其他路可走吗?结局无非就是摔死或者摔伤。能像五羊大夫那样的有个好结局的不多。不信,你且看——
公孙鞅,卫国人,于秦有再造之德,官至大良造,车裂灭族。
吕不韦,卫国人,有从龙之功,官至相国,流放自*。
李斯,俺们楚国驻马店人,辅秦王帝业、拥二世上位,官至丞相,腰斩弃市,三族尽诛。
结局稍好一点的:
魏国人范雎,主动辞去相位,免了被砍死,不过也没多苟多久就病死了。
楚国人魏冉,为秦国开疆无数,被罢相驱逐,也没多苟多久就病死了。
齐国人田文,也就是孟尝君,要不是有“鸡鸣狗盗”的神助攻,及时提裤子跑路,能不能留个全尸,就看老秦人想不想吃山东风味的肉夹馍了。
《战国策》里还有一段颇值得玩味的记载:“秦孝公行之十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在战国策的记载中,秦孝公死的时候,不是托孤,而是想把整个秦国都给商鞅。试想,你要是继位的秦惠文王,你是愿意叫商鞅一声“相父”呢,还是把他剁了压压惊?
也不能说秦人不厚道,遍览古今,在顶层政治斗争中善终的多吗?不多吧!
所以,注定,商鞅除了死就是逃,怎奈逃不掉,因为他得罪过的那两波人把他的路堵死了。
李良曾经劝过商鞅急流勇退,但千万不要以为李良就是多有大智慧的人,这人也是一肚子坏水,他吧啦吧啦劝了一大堆,最后落脚点是什么?
他最后说“何不归十五都,灌园于鄙,劝秦王显岩穴之士,养老存孤,敬父兄,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意思是,商鞅你回家种田去吧,让秦王把我这样的隐逸高人请出来治理秦国就行啦。看似好心,实则利己,劝商鞅出局不过是想成为下一个局中人罢了,商鞅自然懒得鸟他。
我想,像商鞅这样聪明的人,可能也想过给自己找个后路,只是没料到,孝公大哥死得这么快,更没想到嬴驷嬴虔 的刀又狠又快。
身在江湖,身不由己;功遂身退,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