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的意思是:道德仁义,没有礼的约束就无法成就;教化训导,匡正民风,没有礼就不能完备;诉讼争论分歧,需要根据礼来决断;君臣、上下、父子、兄弟的名分,没有礼就无法确定; 在外学习时侍奉尊师,没有礼就不亲近;武官治理军队,文官行使法律,没有礼就没有威严;祷祠、祭祀、供给鬼神,没有礼就不诚心不庄重,所以君子的礼就在于恭敬、克制、谦让。鹦鹉虽然能说话,但是仍然是飞鸟;猩猩虽然能说话,但仍然是禽兽。所以如果现在的人不懂礼,即使会说话也跟禽兽没有什么区别。禽兽不懂礼义廉耻,所以存在父子共妻的行为。所以圣人制定礼来教化人民。教化人民使得人人有礼仪,明白自己和禽兽的区别。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人如果不知礼也就无以立身,人类是动物性和社会性的综合体,而社会性的核心就是有一套完备的、行之有效的社会法则,礼仪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如果没有礼人类则沦落为低级动物。可悲的是现在越来越多是法律在行使礼仪的功能,如乱停车,乱闯红灯等需要法律去约束。有些人说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就是法律越来越完备,条目越来越繁细,规定越来越具体,我则不以为然,反而认为这是社会的巨大退步。
孔子曾经说过一段与上文类似的话,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论语》中还记载了一个古时的风俗“告朔”,类似于如今各部位或各单位的月度工作总结暨下月工作安排会议,是一件很庄重肃穆的事,要祭祀天地鬼神的,所以通常君王都要沐浴更衣、齐明盛服以承祭祀,在这个活动中还有个*羊的仪式。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每月初一,君王不但不亲临祖庙,而且也不听政了,只是形式主义地*一只羊应付一下。因此,孔子的弟子子贡觉得去掉这形式主义的东西算了。但孔子想得要比子贡深远。如果连这形式都没有了,“礼”就完全丧失了。这是孔子的无奈之举,也是拯救礼的最后努力,也是对现实的抗争手段。比如,现在某个单位,月度工作会议已然成了没有意义的形式,大家迟到早退请假,开会时看报聊天打牌下棋,那这工作会还要不要开?对一个单位工作来讲,有还是比没有好的。因为保留着这形式,还有挽求内容的可能。如果连这形式也没有了,内容也就无从挽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