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25日,60年前 ,方便面诞生。
伴着制面机的轰鸣和炒锅的热气,出生于台湾嘉义的华裔日本人安藤百福(原名吴百福)在自家后院10平米的简陋小屋中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即食鸡汤拉面”。制面、蒸热、着味、油炸、干燥,标准统一的工艺,使得流水线批量生产成为可能;“注入开水,泡2分钟即可食用”,前所未有的便携性令消费者倍感惊奇。
昭和时代中期,刚刚从二战废墟中站起的日本在美国的援助下进入经济发展的加速期,一股隐忍中的冲劲伴着重塑自信的紧迫感笼罩社会,每个人都在争分夺秒的忘我工作,此种情形下,方面快捷的“魔法拉面”一经推出便畅销市场,成为日本国民食粮。
2014年,日本公益社团法人发明协会评选出“战后日本技术革新100选”,榜单上,方便面和新干线、动力混合车一起上榜。
前几天,康师傅的掌门魏应州也宣布正式把康师傅交棒给儿子,自己准备退休回家抱孙子。
魏应州有四兄弟。
和其他富豪的发家故事都差不多,魏家四兄弟也基本是“白手起家”。
魏家在村里经营了一家油厂,自打10岁开始,魏应州就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成天跟着父亲屁股后面榨油。
不过,尽管全家辛劳10多年,业务并没有什么起色,直到1979年父亲去世,油坊还是局限在周边的四、五个村里。
等到魏应州25岁接管时,这个叫做鼎鑫的油坊账上有250万资产,嗯…还有300多万的债务。
最惨的时候,工人半个月工资都发不出来,门口天天有银行催债,威胁要查封工厂。
一次偶然给女儿买椰子的机会,魏应州发现了椰子油的商机,借了亲戚200万,一口气买下彰化的1万多棵椰子树生产椰子油。靠着椰子油,魏应州不仅还清了300万债务,账上还存下200多万。
此后8年间,魏应州终于重振了祖上的油坊,将触角延伸到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等6款产品,他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0万。
一般人发家致富的的故事到这也就结束了,但是能成富豪的人不会。魏应州选择了北上大陆。
在大陆,魏应州大肆拓展油厂但是不熟悉环境及需求,所以打脸来得很快。到了1991年第一季度,不但一分钱没赚到,还赔了2000多万。
几个弟弟打起了退堂鼓,唯独魏应州不服输还要继续留在大陆,半年后,魏应州也撑不下去了,他关闭了通辽的最后一个工厂,最后沦落到连买卧铺的钱都舍不得花,只好坐硬座回北京,再回台湾。
通辽到北京有18个小时的车程,饥肠辘辘之下,魏应州想到了自己包里的6碗台湾泡面。
结果就是这一泡,在其他人都带着干粮的硬座车厢直接掀起了人们的“围观”。
魏应州在一次采访时说“毫不夸张地说,我泡方便面的时候被全车厢的人围住了,大家问我这么好的东西从哪买的,我说是从台湾带来的,大家很快就大失所望,我意识到大陆没有碗装泡面,正是翻身的机会!”
的确,当时大陆的方便面很便宜,5毛钱一包,但开水泡不熟。进口的方便面好吃,却要5、6块一包,90年代初的5块钱基本相当于现在的3、40块钱啊,大众消费不起。
所以,后来的方便面江湖风生水起。
消费升级时代,面对市场的不断萎缩,商家亦在积极转型应对。
2015年全球市场调研公司AC尼尔森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70%以上的中国受访者表示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那些被认为“健康”的食品,报告中“方便面销量下滑,酸奶上升”的比照预示着中国消费向健康转型升级。
凯度消费者研究发现,高收入家庭(月均收入大于9000元)、年轻家庭(包括年轻夫妇和年轻有小孩家庭)及年轻单身人士对于网购高端面显示出更高的偏好度。有三成城市家庭购买过高端方便面,尤其是月收入2万元以上的出国旅游者中,42.8%会携带方便面。
对康师傅、统一两大巨头来说,首选即是高端化道路。2017年8月,统一企业董事长罗智先公开宣布未来统一将“逐步退出方便面市场”,此言一出引发舆论哗然。但罗智先所言的方便面只是狭义上的“低价快餐面”,未来,统一的主推产品是一款名为“汤达人”的高价面(定价五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