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子表示什么,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安是什么意思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4-02-07 12:10:14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子表示什么,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安是什么意思(1)

道家只重实,不重名。认为“名者,实之宾也。”故旗帜鲜明地反对诸子间的唇枪善战——“善者不辨,辩者不善”,“圣人议而不辨”。在事实上,却是“只许庄子放火,不许杨墨点灯。”

《庄子》一书中,记载了庄周和惠施的数次辩论。其中,最经典的当属“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秋水》有云: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之乐;子非鱼,子固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于濠梁之上也。”

后世学者普遍认为,当惠子在辩论之初,说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之时,就已经注定了失败的结局。这场辩论以庄子的完胜告终。

对此鄙人不敢苟同。我认为,这场辩论真正的胜者不是庄子,而是惠子:

惠子所言的“安知鱼之乐?”是这场辩论胜负的关键。庄子把此理解为“你是从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可把这句话分解一下:一:是知道鱼的快乐的。二:却不知是从哪里知道的。故庄子曰:“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于濠上也。”庄子就是这样“取胜”的。

庄子“取胜”的关键,是将“安知?”理解为“从哪里知道?”下面就列举一个完全相同的例子:

陈胜曾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一句话的意思“燕雀是不知道鸿鹄志向的。”但在语气上,是反问的口吻——“燕雀怎知(哪知)鸿鹄之志?”显然,陈胜之言中的“安知?”意为“怎知?哪知?”,是“不知”的反问。

惠子之言与陈胜相同,意为“你怎知(哪知)鱼之乐?”是“你不知道鱼之乐”的反问。“安知”同样解释为“怎知”,“哪知。”但庄子为了取得辩论的胜利,人为地给惠子之言增加了一个“从”字。把“哪知?”改为“从哪知?”这一改动不经意间,将“汝安知鱼之乐?”,悄无声息地改为“汝奚知鱼之乐?”

奚知与安知是有区别的:

“奚知?”意为“从哪里知道?”这个“哪里”指的是“哪个地方”或“从谁哪里”。

“安知?”意为“哪知?”这个“哪”是语气词,是反问。意同“怎知?”不是指“哪个地方?”,更不能随意增加个“从”字。故“奚知”与“安知”不能混同。

在这场辩论中,庄子故意混淆了“奚知”与“安知”,从而“反败为胜。”

幸亏庄子先与陈胜。否则,若把陈胜之言的“安知”理解为“奚知”。改其意为“燕雀是从哪里知道鸿鹄之志的?”陈胜在天有知,定会哭笑不得。

以惠子的机智,当时应当识破了庄子的“小动作”。没有继续争辩的原因,是给庄子留点颜面,使之不至于理屈辞穷。

由上可知,惠子不但雄辩之才胜过庄子,其豁达的胸襟也完胜之。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子表示什么,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安是什么意思(2)

附录:庄子与惠施的“鱼之乐之辩论”的胜负,仅仅体现了两人机敏的头脑,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口才。

庄子说,鱼游自由自在的游,真是快乐呀。这体现了道家对崇尚自由的思想。这才是庄子鱼之乐之论的真谛。

庄子虽然在言辞上输给了惠子,却完美的诠释了道家思想。

道家只重实,不重名,不重言辞。故从道家的思想上看,庄子并未输。庄子谓之——大言不辩。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