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让我把上篇文章的答案写在本文后,谨遵之。
“濠梁之上”原文是: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以下是我询问的一些重点字词:
是鱼之乐也。“是”是判断词还是代词?“也”是语气词,表判断?表肯定?表感叹?“是”是代词,可译为“这”或“这是”;“也”表感叹,可译为“啊”。
安知鱼之乐。“安”是副词还是代词?大多数字典说“安”作“哪里”、“怎么”讲时,是代词。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前“之”是什么词,起什么作用?前“之”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子之不知鱼之乐”整体作主语。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云者”是语气词吗?能翻译吗?“云者”是语气词连用,用在句中,“云”表示转述,“者”表示停顿,不必翻译。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应该分开解释“既”和“已”,还是作复合虚词“既已”?“既已”是副词,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通常用在动词性位于的前面,可译为“已经”、“...以后”等,不要译成“既然已经”。
我知之濠上也。“之”是代词还是兼词?应该怎么译?“之”是代介兼词,即代词兼介词,相当于“之于”讲的“诸”。
“北冥有鱼”原文是: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以下是我询问的一些重点字词: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其”是代词吗?具体代指什么?“其”是代词,代指“鲲之大”。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而”作连词,这里应该怎么翻译?“而”作连词,表顺承,可译为“然后”。
《齐谐》者,志怪者也。这里的“者也”,是分开“者”和“也”,还是复合虚词“者也”?这里的“者也”是分开的,前“者”表提顿,不译;后“者”是助词,译为“...的(人、事、物)”,这里译为“...的书”;“也”用在名词性谓语后,表判断,译为“是”。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此处“而”作连词该怎么译?后面的“者也”是不是复合虚词?此处的“而”是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典型的状中结构,可译为“地”、“着”、“就”、“才”等,这里应译为“着”。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此处是“其...其...”和“...邪...邪”吗?还是分成单独的“其”和“邪”?“无所”应该怎么译?“其...其...”是复式虚词,表示选择。“其”字是一个表示测度的副词,当用它来提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可能性的时候,就兼有关联的作用,构成一种格式,“其...其...”一般只是用疑问的形式提出选择,而不需要肯定或回答,相当于“是...还是...”。
“邪”与“耶”同,可视作选择问句后的疑问词,可独立。
“无所”,这是个表示否定的动宾关系的习惯格式。“无”是动词,“所”是指示代词,与其后面的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成为一个名词性词组,作“无”字的宾语,即“无” “所 动”。这里应译为“没有什么办法”。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其”是代词,在这里是作主语还是作定语呢?“则已矣”是复合虚词吗?还是“则已” “矣”呢?“其”在上古汉语中,鲜有作主语的,这里的“其”应作定语,相当于“其 之”,使得“其之视下”作为后句的主语。
“则已矣”实际上是复合虚词“则已” 语气词“矣”。“则已”可译为“罢了”,“矣”可不译,也可译为“啊”,那么“则已矣”可译为“而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