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北宋才拍童贯率兵十五万去夹击辽军。辽国派来使者说大宋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帮金国灭辽眼界不够远,会为他日的大祸埋下伏笔。
在辽国叛军郭药师的帮助下快速攻下了燕州燕山府,宋徽宗遵照宋神宗的遗诏;谁能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可以异姓封王,因此,封童贯做了广阳郡王。
蔡京,高俅,童贯,杨戬四人谁的地位更高一些?或者说实际权力谁更大?
蔡京,太师,鲁国公
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了,职务是宰执大臣,文官之首,亦百官之首,且此人不同于一般的宰相,他是个权相,宋徽宗之下最大的实权人物。
童贯,枢密使,广阳郡王
童贯本人长期统兵,早年跟西夏打了几十年的仗,后又平定了方腊,最后还收复了燕云地区(虽然实际上是赎买),军威很重,且官职上也做到了枢密使,所以是实打实的武官之首。
他的权力没有他的地位那么显赫。他应该主要是军权,但宋朝的军权又是几处分化,且很容易被最高统帅(皇帝)收回的,所以军权大也没个啥。
杨戬,太傅、太师(追赠),吴国公(先追后夺)
按宋朝官制,太傅就是正一品的大官了,不过面对上边两人,这个太傅基本打酱油。
高俅,殿帅府太尉
历史上确有其人,但据史料记载,真正的高俅与《水浒传》中的描述相差甚远。
据南宋王明清所著的《挥麈后录》记载,高俅,原本是苏轼的“小史”(也就是小秘书一类的角色,《水浒传》中说是书童),他为人乖巧,擅长抄抄写写,不仅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有一定的诗词歌赋的功底;且会使枪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础,而高超的蹴鞠技术只不过是他多项旁骛的杂学之一。
然而,高俅的头衔就只有殿帅府太尉这一个,没有其他的光环。比起童贯,差了点。
顺便八卦一下,高俅与当时权倾朝野的大奸臣童贯、蔡京等也非一党。
靖康元年(1126年),徽宗得知金军渡过黄河后,便连夜仓皇逃往东南避难。《靖康要录》记载徽宗南逃到了泗州后,童贯、高俅也赶到与之会合,一时间又组成了一个徽宗的亲信小班子。不久,童贯与高俅发生冲突。
童贯护从徽宗等人继续南下,而把高俅留在了泗州,后高俅以生病为由,回到了开封。史*载,当时随从徽宗皇帝的童贯等“六贼”后来都被宋钦宗处死并枭首。恰恰是因为高俅提前离开了江南,没有参与当时徽宗集团与钦宗集团的斗争,乱世之秋,他的下场比童贯、蔡攸(蔡京长子)等人幸运,倒也并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