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在复旦最“摩登”?
复旦人在历史长河中超前、求新的眼光当然不止于选址。它既没有清北和交大的官办国立背景,也没有同济大学那样有“德味”的支持,却不乏校友们毁家兴学、不畏艰险的故事,这让复旦成为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或许正是这些历史,给了复旦人把“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写入校歌的勇气。
▲ 江湾图书馆与数学楼。 摄影/一湖秋色
当年新生的复旦虽是民办,在学科设置和教育理念上却堪称引领风潮。1924年,从美国学成归来的校友郭任远先生在复旦开设了国内最早的心理学院,也是当年远东第一的心理学院。
当时学界“本能说”盛行,郭任远却是比华生更激进的行为主义者,最早开始主张“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要取消心理学中的‘本能’说”。于是他在亲自主持建成的子彬院里做起了“猫鼠同笼,大同世界”的实验,最后真拍到了两者和平相处、老鼠骑在猫身上的照片,轰动一时。他任教复旦时治学严谨,常把“拿出证据来”挂在嘴边,并且也是这样实践的。
▲ 雕塑为著名数学家、曾任复旦大学校长的苏步青先生,背后的便是“小白宫”子彬院。 摄影/一湖秋色
如今的子彬院改建成了大数据学院,亦是时下最前沿的学院;但它仍保留了“小白宫”典雅的外观,门前的草坪已经成为校友情侣们拍婚纱照的胜地,身旁老校门前的十字路口,就是在校时迷迷糊糊起来刷早锻的打卡点;另一侧同样历史悠久的相辉堂门前,或许还停着他们偷懒骑来的自行车。而他们脚下的草坪上曾经矗立着神秘的女生宿舍“东宫”,乃是国内最早开女禁的大学之一的见证。百年时光在此交融,青瓦白墙复如是,不知其中过客心情是否仍如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