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典型例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小事例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4-04-01 16:09:26

关于知错即改的话题,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古人常说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其出处就是《左传》,也是源自一个历史故事。春秋时,晋灵公无道,滥*无辜,臣子士季进谏。灵公当即表示:我知道错了,一定改。士季很高兴的对他说:谁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然而,晋灵公言而无信,依然残暴滥*,最终被臣下所*。

与刘邦相比,前辈晋灵公显然不是一个级别,特别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双方的胸怀和风范相差甚远,我们不妨从刘邦“知错即改”的几个故事来感受一下吧。

公元前200年,刘邦率众攻打匈奴。事先派人侦查匈奴虚实,“冒顿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嬴畜”,也就是说,冒顿已经察觉了汉的意图,故意以老弱病残展现。但派出的十多趟人,均被单于的假象所迷惑,皆言匈奴可以攻击。身经百战的刘邦还是不放心,又派了刘敬出使匈奴探听虚实。没等刘敬回来,三十二万汉军即出发向北追击匈奴了。刘敬回来向刘邦报告:按照常规,两国如果真的想交战,应该展现自己的长处去震慑对方。然臣这次过去,只看到老弱残兵,这是极不正常的,肯定是单于表面示弱,背地里埋伏奇兵以待汉军,我认为此时不可攻击匈奴啊。考虑到大军已行动,刘邦十分恼怒,大骂刘敬动摇军心,并将他投入监狱。在被匈奴围困七日,差点全军覆没,幸得陈平献计脱围,狼狈逃至广武后,刘邦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赦免了刘敬,并诚恳的向之道歉,封刘敬为关内侯。这与《三国演义》中袁绍对待手下谋士田丰的态度截然相反,田丰进谏并献奇谋终不用,袁绍兵败回转怕被人耻笑,不但不从监狱放出田丰,反而心胸狭隘的*了他。

公元前面197年,在废立太子这件事上面,刘邦与臣下的意见发生了矛盾。定陶戚姬有宠于刘邦,生下了儿子刘如意。子亦因母宠,刘邦认为太子性格仁和柔弱,倒是刘如意的性格很像自己,加上戚姬发挥自己的优势,常常跟谁吹枕边风,使得刘邦渐渐萌生以刘如意取代太子的想法,随着时间流逝,这种想法越来越强烈。因“大臣争之,皆莫能得”,特别是御史大夫周昌态度更为刚强,刘邦不满的问他什么理由,昌为人口吃,情绪十分激动的说:臣口不能言,但臣期期知道不能这样做,陛下要废太子,臣期期不奉命。看着周昌因口吃而涨红的脸,刘邦非但气不出来,反而欣然笑了。经此一事,刘邦的感情战胜理智,终以大局为重,逐步打消了改换太子的念头。

刘邦晚年有疾病,讨厌见人,整日躺在宫中不准大臣觐见。这样不理政事达十多天之久,舞阳侯樊哙忍不住了,直接闯宫而入,其他大臣也跟随其后。看到刘邦正以一个宦官为枕头,独自躺在那里,樊哙等人流泪犯言:想当年,陛下和我们走南闯北平定天下,那是何等的雄壮,现在天下已经安定,又是多么的疲惫不堪!陛下现在有病不接见我们商议国家大事,就想和一个宦官一起死吗?再说陛下难道不知道赵高篡权的事吗?听了樊哙等大臣的刚烈直言,刘邦一点也没生气,笑着起了身,接受建议与群臣一起商讨国家大事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