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视频,新文化运动文言文与白话文的故事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4-04-01 17:30:59

△日晷

新文化运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视频,新文化运动文言文与白话文的故事(5)

△铜壶滴漏(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新文化运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视频,新文化运动文言文与白话文的故事(6)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日晷在阴天和晚上就没用了,所以古人又发明了不受天气影响的计时器——漏刻。漏刻是往铜壶里装入一定量的水,让它慢慢漏出,通过漏出水的量来确定时间,又叫“铜壶滴漏”。早期的漏刻有一个严重缺陷,由于水位高低不同导致的压力差,会出现“水位高时漏得快,水位低时漏得慢”的现象,这样计算的时间就会有较大误差。到了东汉,科学家张衡改进了漏刻,将其设计成二级漏壶,即增加一个漏壶,让水的高度变小,流得更匀速,减小了时间计算的误差。后世沿用了这种方法,在宋元时期还出现了更为精确的四级漏壶。

古代还有种更简便的计时工具——燃香。所谓“一炷香的工夫”就是这么来的。古代有专门用来计时的燃香,称为“更香”,更的原意即时间的刻度。更香用燃烧速度均匀的木料制成,有的更香上还嵌有金属珠,燃烧到固定时间时金属珠会掉落,用以提醒时间。宋代时,这种更香随着宋代的商船远行海外,其准确程度让外国人叹为观止。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评价更香说:“吾人从未见其有大差误,此发明可代自鸣钟。”的确,在那个西洋钟表价值连城的年月里,更香的价格的确更亲民,更接地气。明朝时,一盘更香只需3文钱,可用一昼夜。

燃香计时是佛教传入我国后才有的。还有很多时间量词也与佛教有关。比如一弹指,合今天7.2秒;还有一瞬,合0.36秒;最快的是一念,合今天0.018秒。“就在这一瞬间,才发现,失去了你的容颜”——0.36秒就会失去,的确是太快了。

明朝中叶后,西洋钟表作为礼物和商品进入中国。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将自鸣钟送给万历皇帝,钟表进入中国古代宫廷。到了清朝,上层贵族和官方已经普遍使用钟表作为计时工具了。

36 中秋节与月饼的起源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端午同为当今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在历史上,中秋节形成的时间最晚,而且其形成过程还受到了外国非常大的影响。这个外国不是远邦,而是近邻韩国,那时候叫作新罗。从某种角度讲,中秋节在最初诞生的时候,是不折不扣的“洋节”。

学者考证,唐朝之前中国并无中秋节。唐朝时,文人墨客喜欢在八月十五这一天赏月吟诗,因为这天的月亮格外圆又亮。慢慢就形成了八月十五赏月的传统,但并未形成节日。唐朝境内有很多新罗留学生和侨民,他们在八月十五有节庆的传统,以纪念历史上这一天曾取得过对外战争的胜利。唐朝文化包容开放,唐朝人很爱过洋节,受到新罗人的影响,就将赏月传统和新罗的节庆相结合,形成了八月十五过节的传统。唐朝文化上的伟大,不仅体现在影响了周边国家,也体现在吸收了许多外来文化。“放”和“收”是唐朝文化的姿态,既能对外输出,又能吸收外来。

到了宋朝,中秋节已经完全中国化了,风俗习惯已与新罗迥异,成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听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不太高兴了,凭什么说我们的中秋节起源于韩国?韩国已经抢了端午节,难道还要把中秋节送给他们吗?莫急,其实韩国在端午节申遗的时候,已经在申请文本开篇申明:端午节原本是中国的节日,传到韩国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了。其实,我们真的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小肚鸡肠,同属于中华文化圈,他们受中国文化影响了两三千年,直到今日依旧喜欢来自中国的元素,这恰恰说明了古代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很大。此外,韩国、日本等国保留了中国文化的诸多传统和样式,实际上是在帮我们传承古风。我们不光不该生气,还应感到自豪。

后来,中国人有了中秋节吃月饼的习惯。至于为何要在中秋节吃月饼,说法众多,在此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相传元朝末年,民众不满当朝的统治,纷纷起义。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建议,在八月十五中秋这一天号召民众起事,通知的办法就是挨家挨户赠送圆饼子,称之为月饼。饼里面都塞了纸条,写着:八月十五*鞑子。鞑子指的就是以蒙古族人为首的当朝统治者,反元起义就这样开始了。月饼就是这样起源的。可是经学者考证,“月饼”最晚在南宋就已出现,与*鞑子没有关系,这只是个传说。

37 “七尺男儿”到底多高

在古代文学作品或者历史剧中,形容古代男子身高时常会说“堂堂七尺男儿”。今天的一尺约等于33厘米,算下来“七尺男儿”身高得两米三!还有更夸张的,史*载项羽身高八尺,合今天两米六。吕布身高九尺,合今天三米。最恐怖的是孔子,史*载其身高是九尺六寸。如果真是这样,孔子恐怕是巨人症了!

难道古人真的那么高?难道是现代人越活越矮了?想想也不大可能——在影响身高的后天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饮食营养。而现代的生活条件比古代好太多了,身高怎么会“今不如昔”?

其实古代的“七尺男儿”并没有那么高,问题是出在了古代一尺的长度和今天是不一样的。我国古代的长度标准在历朝历代都有变化。根据学者考证:秦代一尺是23.1厘米,汉代一尺是23厘米~23.6厘米,隋唐一尺在30厘米左右,宋代的一尺才超过30厘米。

这样算下来,项羽的身高应该是一米八五,算是比较高的,这样的身高在今天也不少。吕布的身高是两米出头,这个确实非常高了,但跟姚明比还逊色一些。再来算算有“巨人症”的孔子的身高,现代出土的春秋时鲁国尺,一尺大约20.5厘米,那么孔子的身高应该是一米九六。这么看,孔子的确是一个高大帅气的老师!今天很多地方都有孔子的雕塑,有的孔子像被塑得很高,这的确比较符合历史事实。

“七尺男儿”的形象至少在战国时代就有了。《荀子》劝学篇就说:“口耳之间,则四寸耳,偈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如果按照与战国相近的秦尺标准计算,七尺男儿身高也就是一米六多一些!今天的墓葬考古也证明了这一身高。根据秦汉时期的墓葬考古,当时的男性平均身高是1.68米,女性平均身高是1.52米。看来和我们的推测比较吻合。

现在我国的“七尺男儿”有多高呢?2015年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中国成年男性平均身高167.1厘米,女性155.8厘米。怎么过了两千年中国人没长高啊?

首先,现在的成年人平均身高统计时是包括老年人的。这些老年人大部分是在1949年前后出生的,经过了大饥荒和物资匮乏的年代,小时候吃得不好,营养跟不上,所以影响了身高,拉低了当今的平均身高。另外,全国平均身高不具有全国普遍性,我国身高还存在南北方的地域差异。平均身高比较高的东北人、山东人要比平均身高比较低的四川人重庆人高出七八厘米。另外,前面提到的考古测量出平均身高1.68米,是古代西北人的情况。而今日西北人普遍较高。今天陕西的平均身高能达到1.72米左右,比两千多年前还是高了一些的。

有的朋友会拿兵马俑的身高质疑我的说法。的确,参观兵马俑博物馆时解说都会夸耀兵马俑身高都是1.85米以上,在兵马俑坑里看起来也的确很高。但是,兵马俑都是带底座的,底座有十多厘米高。除去底座净量的话,兵马俑的实际身高多在170厘米~181.5厘米之间。这个身高比前面计算出的一米六高了许多,因为兵马俑的原型是军人,而且还是皇帝身边的禁卫军,当然要选大高个儿了。因此,兵马俑的身高是不能代表当时的普遍情况的。

所以你要自信,只要有一米七的身高,回到古代至少能是个七尺半男儿!

38 “学富五车”到底有多厉害

古人常用成语“学富五车”来形容一个人学问渊博。这个成语源自《庄子》一书,说的是战国时的政治家惠施的故事。《庄子》的原文是:“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很多朋友将这句话理解为他读过五车书,的确很厉害!那古代的五车书到底有多少呢?今天咱们就来算算。

“学富五车”中的五车书,和我们今天的书是不一样的。今天的书是纸版书,是东汉之后才有的。尽管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但东汉并未普及纸版书。直到魏晋时期,因为佛教的传播需要大量佛经,廉价方便的纸版书才在我国普及开来。那在“学富五车”的先秦时期,书是用什么材料写的呢?答案是简牍。

简和犊是两样东西,区别主要体现在宽度上,简细长,牍则更宽。在制作材料上,两者大体都用竹或木。一般简多用竹,牍多用木,所以又称“竹简”和“木牍”。

新文化运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视频,新文化运动文言文与白话文的故事(7)

△木牍(长沙简牍博物馆收藏)

新文化运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视频,新文化运动文言文与白话文的故事(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