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的特点和演变,篆书的演变过程30字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2-12-02 05:43:21

汉少室石阙铭

在公元前十四世纪到公元前二世纪,这一千二百年间,书法的形式,都属于篆书体系,所以也可以称为篆书时代。

汉代之后,作为古文字的篆书已经完成了它的文字功能和历史使命,当仍然以它顽强的艺术生命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在书法史上出现了不少以擅长篆书而享誉书坛的书法家。但是,自唐代自谓“斯翁之后,直至小生”的李阳冰,再到清代号称“斯冰之后,直至小生”的钱坫,都未能跳出李斯小篆的风范。篆书以均匀细润的“玉箸体”为主流,有的为了可以追求玉箸小篆结体工整、笔画匀细的效果而减去笔尖,甚至用细薄的绸子束成小卷来写篆字,结果出现了不少整齐如算子,字形板滞,缺乏韵味的篆书作品。这不仅仅失去了书法写意的特征,也使篆书逐渐趋于僵化,导致了篆书的衰微。

清乾嘉之后,邓石如、杨沂孙、赵之谦、吴昌硕等都试图变革当时篆书衰弱的局面。他们是怎样做的呢。邓石如广泛涉猎,吸取金文、石鼓文和汉代碑额篆的笔意,致力于小篆的革新,在他笔下篆书很有气势,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又如赵之谦把汉代镜铭、瓦当等文字的风格潜移默化到小篆的创作中来。吴昌硕更是对石鼓文的改造中开创了一片篆书的新境界。这些书法家造就了篆书在清代的又一次高潮,更加鼓舞着我们今天的世人。如何继承,如何发扬,让我们的篆书,我们的书法、篆刻、绘画,我们的艺术绽放灿烂的光芒,是每一个中华儿女该认真思考的。

篆书的特点和演变,篆书的演变过程30字(9)

李阳冰、赵孟頫、邓石如等五人千字文

篆书的特点和演变,篆书的演变过程30字(10)

李阳冰、赵孟頫、邓石如等五人千字文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