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行者最佳下联,孙行者的下联好在哪里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2-12-28 19:37:10

陈寅恪先生领命后,回去稍加思索,便想出了两个非常有趣,并且能够展现学识涵养和思维水平的题目。其中的第二道试题,明眼人见到后,更是拍案叫绝,连连称赞。

古怪的题目

陈寅恪老先生为清华入学考试,一共出了两道试题。其中第一道题为《梦游清华园记》。看到这个题目,是不是感觉就像是一个小作文一样简单,突然间有了一种我上我也行的错觉。其实则不然,这道题目乍看是个小作文的形式,但可不是让你随性畅想,被清华录取后的打算。而是要结合现实,有理有据,同时又要感情饱满。而且最重要的是,要能体现自身文史哲方面的涵养。其难度,不亚于古代的科举考试。

而第二道题目,就更让人感到大为不解了。因为这竟然是一道简简单单的对联,并且上联只有三个字——“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这难吗?并不难。我对唐三藏,猪八戒,沙悟净是不是也一样。

孙行者最佳下联,孙行者的下联好在哪里(9)

其实不然,这里面大有讲究。如果对国学知识并不熟悉的,可能很难发现这种三个字的对联,其实是属于历史上有名的“无情对”。其要领是上下两联既要音韵相和,寓意相对,又要内容毫不相关,并且离得越远越好。同时又必须妙趣横生,回味无穷。

比如“张之洞”对“陶然亭”。两者看似没有一点关联,但是在词性上是相同的。“张陶”是姓氏;“之然”是语气助词;“洞亭”又为居住落脚之处,并且谐音为洞庭,暗含洞庭湖一物,精致巧妙,浑然天成。

再者,明代大才子李东阳,也曾想出过一个历史上最富盛名的无情对。其为“庭前花始开,阁下李先生”。乍见之下,是不是觉得不仅毫无关系,是不是音韵也没有对称。其中妙趣,且听我细细道来。

孙行者最佳下联,孙行者的下联好在哪里(10)

这里的李先生不可理解为大才子李东阳,应将其看做庭院里的“李树”,这样一解释是不是全都明白了呀。

庭前对阁下,花对李,始开对先生。“先生”意为“早先生长”。

再举一个好玩的。

张之洞在一次宴请宾客时,一时兴起,出“树已半寻休纵斧”,请对下联。诸位才子们,有何高见?

眼看众宾客一时没有思路,张之洞便开始自问自答起来。回应道:“各位,看这样对可好,‘果然一点不相干’。

各位看官,可曾发现了其中的妙处不?

孙行者最佳下联,孙行者的下联好在哪里(11)

“树对果”,都是植物。“已对然”,都是助词。“半对一”,都是数词。“寻对点”都是量词,这里的“寻”属于长度单位,即伸开两臂的长度,约等于古代的八尺,半寻就是四尺。“纵对相”,都是虚词。“斧对干”,都是武器名词。古代有干戈一词,干为防具,戈为长柄武器。

是不是非常非常的好玩,这就是文人间的乐趣,而令其它人无法企及的。

这种玩法,看似简单,实则却十分考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以及自身所富有的学识。

因此当考生们的试卷交上来后,陈寅恪先生不断摇头。答案五花八门的,什么“观世音”,“唐三藏”,“花和尚”,应有尽有。其中一半的考生自知没趣,便直接交了白卷。

陈寅恪先生看得眼都累了,还是没有找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答案。正当要放弃的时候,忽然在试卷的底层,看到了连他也要大惊失色的三个字。忍不住拍手叫绝,向周围改卷的老师说道:“答得太妙了,此考生无论去中国的哪所大学,半点问题也没有。”那么这位考生究竟答了什么?为何会得到国学大师陈寅恪如此高的评价?

精彩绝伦的答案

只见试卷上赫然出现了三个字——“胡适之”。再一看名字,周祖模。这个周祖模到底是何许人也?为何“胡适之”三个字,竟是最佳答案?

孙行者最佳下联,孙行者的下联好在哪里(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