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有几种少数民族,建国初的54个民族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14 09:45:39

中国古代,虽然长期以来都是以儒学为基础,构建的道德社会,并没有一个宗教能够掌控全民思想,所以中国古代始终没有形成政教合一的王朝政权,即使是笃信佛教的元朝统治者,也没有进行政教合一的改造,道教和伊斯兰教同样在元朝有着很高的地位。而我国历史上唯一实现政教合一的地区在西藏。

不同于世界的其他地区,尽管宗教在我国历代先民的思想生活中占的比重很小,但是却不能因此否认我国古代,同样有着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凭借超级的文化向心力,大量涌入华夏的外来宗教,都被先辈们同化,最终成为我国特色的宗教文化,比如源自印度的佛教,就已经和最初时大不相同。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在华夏这片土地上曾经广为传播的宗教,有着怎样的发展历史。

建国前有几种少数民族,建国初的54个民族(1)

苗族巫师

1、巫教

巫教源自于上古的祭祀,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种组织,起源于原始社会,巫师往往是原始部落的核心人物之一。因为在上古社会,知识是有限的,而巫师往往就是掌握了少量医术、自然科学、能解释超自然现象的那么一部分奇人,被当时比较愚昧的百姓奉为神明。

我国的文化是从顶层逐渐向底层传播的,而有了知识的人,自然就不会被愚弄,因为巫教那一套欺骗不了知识分子,所以,文化的传播路线,也就成为了巫教的衰退路线,但是我国最底层的百姓,在很长时间里接收不到上层的文化灌输,所以在很多时候,还是会坚信巫术,这也给了巫教长期存在于民间的生长土壤。

建国前有几种少数民族,建国初的54个民族(2)

巫教

春秋时代之前,巫师的权利是相当大的,类似人神之间的中介,是神明在人间的代言人,这些人一般以祭师的身份出现。直到春秋时代开始,因为华夏思想开始觉醒,各种思想家提出的各种理论开始广为传播,巫教便开始失去部分信徒。

而因为巫教过于愚弄百姓,跟不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战国时期各国都有去巫化的举措,魏国改革时,便极力打压巫教,西门豹治邺,就将愚弄百姓的巫婆扔入河中。后期各国改革都效仿魏国李悝改革的举措,在国内移风易俗,最典型的自然是商鞅变法。

而随着秦国一统天下,巫教彻底失去了在朝堂和上流社会的生存土壤,从此彻底沦为民间组织,再后来被佛教和道教不断挤压生存空间,到封建社会末期,已经基本不存在了。

建国前有几种少数民族,建国初的54个民族(3)

道教

2、道教

在最初时期,我国是巫道一体的宗教形态,但是道教在汉魏之际,开始吸纳各种文化信息,吸收了部分早期佛教的理论,又将诸子百家中道家的思想与宗教绑定,然后再综合古代神话传说,然后还保留了部分巫教的祭祀、行医、通神的基本职能,一下子就高大上起来,迅速脱离巫教,而进入上层社会。而巫教自此之后被断了前途,只能在民间苟存。

不同于巫教盛行于全世界各大文明,道家是起源于中国,且被中国上下各阶层接纳的唯一本土宗教。道教起源于东汉,太平道和天师道在东汉后期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太平道盛行于北方,讲究的是太平世界,尊奉黄帝和老子,太平道所描绘的世界,应该是无病无灾,无欺无诈,人人自由幸福,张角是创始人,有太平经作为理论依据。在东汉末年掀起的黄巾起义就是由太平道组织策动的。但是在黄巾起义之后,太平道就迅速消亡,最后的传道者于吉在江东被*后,太平道就此销声匿迹。

建国前有几种少数民族,建国初的54个民族(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