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道
天师道则是起源于南方,由张天师张道陵在巴蜀地区创建,天师道也有很多其他称谓,曰五斗米教,曰正一道。虽然后期也分为了多个派别,但是可以算是后期盛行于华夏的道教各教派的宗主。
天师道集中了大量经典教义,首先从创教之初,便对道教进行了思想升华,东汉末年张鲁甚至带领汉中居民过上了小康生活,是华夏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政教合一的割据势力。而到了东晋时期,五斗米道在江南传播很广,衍生出了上层的玄学和底层的道学,天师孙恩就组织起了东晋末年的农民起义,直接动摇了东晋的统治。
道教四大天师
南北朝时期,道教经过了进一步发展,“山中宰相”南天师道陶弘景吸收了玄学家的道学思想,将“道”看成是宇宙万物之源,将道教中心思想进行了升华,达到了与自然与神明互通的玄之又玄的地步;而北天师道寇谦之将儒家的“礼”与“道”糅合在一起,创立完善的神仙谱系,完成了民间道教官方化的历史进程,道教自此成了有血有肉,备受民间推崇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宗教。
但是南北朝,道教虽然发展到了鼎盛,但是随着佛教的进入,道教也开始走了下坡路,因为佛教的欺骗性更强,所以在北魏和南梁都广为传播,自此开始了我国佛道之争。而之后道教在唐宋时代也有发展,特别是南宋和金国甚至蒙元时期,道教还衍生出了多个流派,华北出现了全真道、太一道、真大道等新道派,南方出现了金丹派南宗、天心、神霄、清微、净明等新道派。
不过,进入明清时期之后,随着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观念在民间广为传播,道教难以避免地开始衰落,到了清朝末期,已经没有什么强大的核心思想输出能力。
拜火教
3、拜火教
拜火教,又称为祆教,时至今日,我国少数民族中的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都有火把节。拜火教起源于波斯,在北魏时期,由波斯商人传入了中国,自此在西域和中原传播开来。
到了唐朝,拜火教盛行起来,主要信奉者乃是在华的胡商,但是这一时期外来传入的宗教很多,所以拜火教并没有广为传播。特别是受到会昌法难的影响,拜火教在华夏的传播更举步维艰。
倒是拜火教的一个分支,摩尼教在华夏流行过一段时间,摩尼教是在拜火教的基础上,吸收了基督教和佛教等众多其他宗教的教义,然后形成的一个新教派,到了宋代,摩尼教已完全汉化并演变为明教,然后以追求光明和朴素善良为教义,深受百姓喜爱,北宋末年的方腊起义,就是摩尼教发展后的明教组织的。
元朝时期,因为宗教相对宽松,拜火教又发展起来,元末,摩尼教再度兴盛,掀起了红巾起义。韩林儿就号称小明王,而朱元璋在建国之后,甚至将国号定做大明。但是朱元璋并不信奉明教那一套,将明教的所有规矩都改了,自此之后,也就少数民族还在信奉拜火教。
南北朝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