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少帝赵昺,宋少帝赵昺是怎么死的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17 03:33:03

南宋少帝赵昺,宋少帝赵昺是怎么死的(1)

“宋少帝”赵昺(1272年-1279年)是宋度宗赵禥第三子,他与宋恭帝赵显、宋端宗赵昰合称“宋末三帝”。赵昺只活了8岁,只当了313天皇帝,也是赵宋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需要指出的是,此时的金国已经不存在了。在被蒙古元兵与南宋联手、实行南北夹击战略后,不可一世的金国于公元1234年被消灭了。谁知蒙古军队在灭了金国后,铁骑一发不收,乘胜南下,开始了灭亡南宋的战争。就在这场战争中,赵宋王朝又出了一位“宋少帝”。但在元代人编纂的《宋史》中,赵昺只在《瀛国公本纪》中作为“二王”内容附带出现,并且不见有“少帝”二字。只是在金人、元人及后来人的论述中,称之为“少帝”。现如今,提起“宋少帝”,人们立马想到的就是这位赵昺小儿皇帝。

南宋少帝赵昺,宋少帝赵昺是怎么死的(2)

作为只有8岁的儿童,赵昺当时根本弄不明白那些大人们在闹什么事,他被当着摆设供奉着,在赵宋王朝已经末日来临时,那些赵宋大臣们想利用这个少儿皇帝作为回天动力,与所向披靡的强大蒙元军队进行着最后的殊死抗争。除了赵昺,他的两位小哥哥皇帝,又何尝不是先后扮演过这种角色。

面对元军渡江后的势如破竹之势,临安的京朝百官们吓得纷纷逃遁。公元1274年,宋度宗因酒色过度而死。这时,年仅4岁的赵显在奸臣贾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了皇帝,是为宋恭帝,年号“德祐”。由祖母谢太皇太后、母亲全太后垂帘听政。谢太皇太后曾命揭榜朝堂,号召天下兵马赴临安“勤王”。据《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后妃列传(下)》,其榜文为:

“我国家三百年,待士大夫不薄。吾与嗣君遭家多难,尔小大臣不能出一策以救时艰,内则畔官离次,外则委印弃城,避难偷生,尚何人为?亦何以见先帝于地下乎?天命未改,国法尚存。凡在官守者,尚书省即与转一资;负国逃者,御史觉察以闻。”

太皇太后虽然以朝廷名义发布“哀痛诏”,但响应者寥寥,当时正担任赣州知府的文天祥“捧诏涕泣”,组织了一万人左右的军队和张世杰一同进驻临安,令举朝震惊鼓舞。但双方实力悬殊过大,南宋在贾似道的阴谋主政下,没有任何军事防御准备,形势愈来愈糟。德祐二年正月十八日(1276年2月4日),元军攻克南宋首府临安,谢太皇太后抱着5岁的小皇孙、皇帝宋恭帝出城,向元军投降。宋恭帝与母亲全太后后来被作为战利品,押送到了元大都(北京今),南宋朝廷的衮冕、圭璧、仪仗、图籍以及大批财宝、器物全部被元军掳走。谢太皇太后因年老有病,留在了临安,直至老死。

南宋少帝赵昺,宋少帝赵昺是怎么死的(3)

就在临安城投降前夜,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在驸马都尉杨镇、国舅杨亮节等护送下潜出城外,逃往婺州(今浙江金华),在山中藏匿七日后,又逃至温州,力求为赵宋王朝保留一丝皇室血脉。此后,张世杰、陆秀夫也陆续率残部赶到温州的江心寺会合。这里曾经是当年宋高宗为逃脱金人追*而一路南奔时到达过的地方,当年的御座还保留着,众人想不到历史的悲剧会重演,纷纷哭于座下。

文天祥、陆秀夫决定效仿北宋末年“二帝”被俘后、扶植宋高宗赵构为帝的做法,拥立宋度宗赵禥的庶长子、益王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广王赵昺为副元帅,图谋再度中兴。赵昰、赵昺当时也只有7、8岁。几天后,赵昰一行从江心寺辗转来到福州。德佑二年五月一日(1276年6月14日),赵昰被拥立为帝,史称宋端宗,改元“景炎”。册封杨淑妃为太后,同听政。又加封广王赵昺为卫王,陈宜中为左丞相兼都督,李庭芝为右丞相,陈文龙、刘黻为参知政事,张世杰为枢密副使,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文天祥后来从镇江逃回来后,又任命他为右丞相兼知枢密院事。南宋王朝在战火纷飞中,又组建起了流动朝廷,号召人民继续与元军对抗。

由于元军的一路追*,广东诸郡先后投降。到了景炎二年(1277年)的12月,宋端宗赵昰一行逃至秀山,听说广州失守,慌乱中退到了井澳(今广东中山市)的南海中。“飓风坏舟几溺死,遂成疾”,海上忽起飓风,将宋船吹散撞坏,宋端宗不慎落水,差点被淹死,救上岸后,因惊吓受凉而发烧生病。宋军此时也是“死者十四五”,有近一半的士兵在飓风中丧生。景炎三年(1278年)四月,年仅9岁的赵昰因生病,在逃至碙洲荒岛上后,终因惊病交加而亡。其庙号为“端宗”,葬于永福陵((今香港大屿山)。

南宋少帝赵昺,宋少帝赵昺是怎么死的(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