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幅图注释的是二声 dí,后一幅图注释的是四声dì,哪一个是对的呢?您可能会说,哪一个在后哪一个对?
为什么后面的一定就对,前面的一定就不对呢?而且,即使是后面的对,前面的不对,那修改的理由又是什么呢?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这才是学习应有的样子。
我们先在网络上用常用的工具书“汉典”查一下。
这里的“的卢”的“的”注音就是四声,而不是二声,那么,是因为汉典中这样注释了,于是部编版的教材就这样修改了吗?显然不足为据。因为网络工具书也有很多时候并不靠谱。
既然是文言中的字,那么,就应该查一查古汉语的工具书中如何说。
在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必备的工具书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五版)中,对“的”字的解释如下:
(注:因为原书中这个字正好赶上页码变换,所以我用做图工具把两张合为一张了)
原来,“的”的最初读音是dì,本义是“鲜明,鲜亮的样子”,比如“朱唇的其若丹”(宋玉《神女赋》),“渠荷的历”(周兴嗣《千字文》等等,鲜亮的色彩都可以用“的”来表示。
至于“的确”的二声,“打的”的一声,乃至助词“的”的轻声,都是后来的读音。但又不能据此就证明“的卢”的“的”必然读“dì”。
再查其他的工具书,又透露了新的消息。
在商务印书馆更大型一点的工具书《古代汉语词典》中,有这样的注释:“白色。《周易·说卦》:“其于马也,……为的颡。”在中华书局出版的《王力古汉语字典》中也有这句话的引用。
(注:上图为《古代汉语词典》中关于“的”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