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须而用的拼音,相为的为的拼音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0 09:16:49

中国的文字的特性,决定了中国必然会产生骈体文,也必然会产生格律诗。中国的文字从读音上就分平仄,从字性上又分虚实动静,故最宜于对仗。而从哲学基础看,中国人认为有阴必有阳,阴阳相生相济,对仗正是这一哲学思想的美学实践。

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篇》中专门论述骈体文的体性,他认为骈体文不是某些天才的创制,而是基于汉语自身的特点而自然形成。所谓“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认为造物者造出的东西一定有所匹偶,中国的文化讲究阴阳和谐,必然有对仗。

他指出,上古时期文章的发展还没有成熟时,就已经有了天然成对的好句子。刘勰引用《尚书》中《皋陶赞》的“罪疑惟轻,功疑惟重”,《益陈谟》的“满招损,谦受益”,评价说,难道这些文辞是刻意写成对偶的句子吗?《尚书》所记,是当时的口语,自然率意,何尝心中先有要对仗的想法,才去着意经营呢?他又举《易经》里面的《文言》《系辞》为例,说《文》《系》是“圣人之妙思”,即孔子所作,孔子当时,恐怕也没有明确的对仗意识,但“序乾四德,则句句相衔,龙虎类感,则字字相俪。乾坤易简,则宛转相承,日月往来,则隔行悬合”,涵盖了骈体文全部的对仗形态。可见,骈体文是自然产生的,这只能归功于语言本身的力量。

刘勰提到的四种对仗形态,恰好正是骈句的四种基本格式。首先是“句句相衔”。《文言》中释“乾,元亨利贞”云:“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前四句中的每一句,后四句中的每一句都是对仗的,是谓之“句句相衔”,近似于今之排比句。而“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则是每两句一组,上下句对仗,这叫作“字字相俪”。《系词》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虽然同“字字相俪”一样,也是两句一组,上下相对,但第一组与第二组,第二组与第三组,第三组与第四组……却是环环相扣,不可分割,可见“宛转相承”是一种具有排比递进之感的对仗。而《系词》中的“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又是别一种对仗形态。“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对的是“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对的是“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这就是“隔行悬合”,后世则称作“扇面对”。

不但儒家经典如是,诸子中骈语亦复不少。《老子》短短五千言中也有很多骈语和对仗,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庄子·逍遥游》中的名句“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略作调整,便是天然的偶句:“鹪鹩巢深,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古往今来的名言佳句大多是骈偶的,因其最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徐晋如)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