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的6个读音,和组词多音字6个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0 19:01:34

朱丽平

翻字典我吓一跳,发现“和”字有六个发音,形容词、动词、名词、介词、连词、量词、方言等七种词性,且不同词性与不同字词搭配又产生不同的字义。“和”在字典里无疑是个复杂的字,与“泥”“匠”组合则揺身变作建筑艺人的代称。生活告诉我,但凡功夫了得的艺人定是经历丰富、形魂生动得令人起敬的人。

2021年夏末,通山县湄港村关山陈一位91岁高龄、儿孙满堂的妇人走完了一生。她生前居住的房屋掩映着成年的桂花树,浓荫匝地的庭院显得很清凉。屋檐下柴火堆得满高,房间干净,被褥整洁。也许是老年性心血管疾病突发导致的离世,在生命最后时刻,没有显露一丝痛苦,小儿子陈新建寸步不离地守在身旁,老人走得很安详。

追悼会上,陈新建要求全家人不要过于悲伤,不要放声悲哭,他说悲伤和哀嚎是母亲最不愿看到的。而他自己,但凡瞥见老人生前用过的老物件就难受。窗外的桂花正在绣苞,想到酷爱桂香的母亲再也迎不来一场花开,似一片耗尽生机的叶片永远匍匐大地,陈新建怎么也抑制不住情绪,泪花瞬间蒙住了双眼。

母亲在世时,一直是陈新建独自承担照看的责任,母亲免不了为他鸣不平,对其余六个子女颇有微词。陈新建总是以他们事多,没有自己清闲为借口开导老人,充当母亲与兄妹之间关系的“和事佬”。

为照顾母亲,车辙和足迹长年在通羊古塔社区的家与关山陈老家两处往返,到底加了多少升汽油,损坏过多少条轮胎,陈新建全然不记得了,却对母亲的饮食喜好、生活习惯了如指掌。母亲牙不好,肠胃功能差,陈新建为她的一日三餐煞费苦心。他买回五谷杂粮炒熟碾成粉末,混入强胃健脾的中成药粉末,这种开水调匀后加蜂蜜冲成的稀糊是母亲早餐食谱里固定的一种。陈新建在笔记本上记录了八十多种易消化易吸收的食谱,那是他专门为母亲配制的,并注明“五要”:食材品种要多,要确保新鲜,要切得薄细,要少放油盐,要煮熟焖透。在他的调理下,母亲很少发生厌食或便秘的现象,心肌梗塞的老毛病也鲜有发作。

母亲的心脏病是十年前发现的。听医生说“梗塞面积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只能活一天算一天了”后,陈新建再也放心不下她一人独居,接来县城与自己一起生活,但固执的老人住不了三天便吵着要回家。他知道,母亲熟悉老家每一寸土地的脾性,闭着眼也能分辨出不同庄稼的气味,尤其与几个老伙伴分不开。从此,陈新建每天坚持自家与老家两头跑。老人的身体在最后三年时常欠佳,他跟妻子商量,夜里干脆就住在老家。他担心,母亲在最需要时自己不在身边。

老人精气神好的时候,母子俩有唠不完的嗑,声声脆脆的“阿奶”,让原本不爱笑的母亲欢颜越来越多。陈新建说,当母亲的豁牙粒粒可辨,眼角堆满花瓣似的纹路,那是他最爱看的表情包。与母亲相处,陈新建始终坚持这条原则,同时要求妻子儿女也做到——老人说错,哪怕做错,都不能当面反对,不说违背老人心愿的话,尽量逗她开心。

陈新建有空便上山砍柴,母亲不习惯烧煤气,只有看到满院柴火码得老高才安心。有一年十一月份,老人犯糊涂,催促他该种红薯了。明明知道此刻种红薯没几天就烂在地里,永远长不出嫩芽,为搏母亲开心,陈新建还是将薯种埋进了菜园。很长一段时间,这则“愚孝”故事频频在村庄传颂。

老人长寿,原在于体质,在于内心装着善与真,也关乎亲情辐射的好意;知足和有所期盼是体弱多病的母亲坚定地活到高龄的理由。村人脱口而出的日常在我脑海里演化成幕幕灵动的画面:村头一树一树的桃花,连缀着数不清的绚烂与美好,陈新建挽着母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看花,逗逗鸟,美妙的风景糅合母子有说有笑的情形,那是村人眼里最美的风景;星光闪烁的庭院,陈新建一边为母亲趋赶蚊子,一边同她一道细数流萤,俩人的心坎上都落满了恬淡安谧;陈新建搬出靠椅,母亲倚院墙而坐,和煦的秋风腌制着桂花,一捧一捧的醇香让母亲如饮酒般陶然自醉;陈新建先给老人泡脚,又作全身按摩,时不时去火炉添些柴火,来自炉火的暖,缓缓渗进厨房的每一升空气,源自儿子指尖的暖,舒爽着老人的每一寸肌肤。一年四季,陈新建如此用心照顾病母,不仅感染了妻子儿女,佳话也在几个兄妹的家庭传递。不争不吵,默默陪伴,陈新建让老人的晚年在有质量有尊严中身心愉悦,没有拖累引发矛盾的大家庭和睦融洽。

从小到大,陈新建一直恪守母亲口里喃喃的“与人为善”“父慈子孝,夫信妻贞”信条。1970年出生的陈新建,年轻时做过汽车修理、贩卖河沙、中药材收购生意,他循规蹈矩地过日子,成家后俩口子互相体贴,相互敬重,他赚的每一分钱也交由妻子经管。

陈新建在家和善,家外亦以诚待人。江西一位商人与他合伙做药材生意,欠下8万元药材款后突然人间蒸发。陈新建去江西办事时,机缘巧合俩人遇见,在了解失踪原因后非但没有责备,反而帮人家又拉了几笔药材订单。其时一笔数万元货款从陈新建的银行卡经过,他没有扣留,如数打给这位药商。其实,对方已作了货款被截留的最坏打算,没想到陈新建说“该你收的,我一分不留;你欠我的,你亲自打入我的账户,才是还款。”陈新建的仁厚打动了对方,两年后,这笔欠款悉数收回,俩人成了莫逆之交。

陈新建祖祖辈辈与泥土打交道,他本人只有初中文化程度,自觉木讷,知识贫乏,在与人与社会交往时,拙于表达。他开始思考自己的行为与古圣贤所要求的有何相通处,怎样用传统文化吸引人向善。越想越觉得应该补习国学,用传统文化精髓武装自己。2015年,陈新建专门抽时间去嘉鱼参加传统文化修习班,不懂就问,反复温习领会,沉醉在知识带来的快感中。培训结束,他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直奔家门,如得胜归来的功臣无比兴奋,将学到的知识以及见闻一一说给家人听。“百善孝为先”“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祖宗留下的谆谆箴言、经典故事及蕴含的深刻道理,他有滋有味地向家人传播,家人逐渐被他的阐述深深打动,成了一屋子的好学者。

受此启发,一个设想在陈新建脑海里酝酿。他要成立一个倡导“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的协会,带动家庭成员不仅经营好自己的小家,还要让整个大家庭孝孝和和、其乐融融。不久,冠名“家和协会”(孝和协会的雏形)的家庭组织成立,会员花名册上只有他一家五口,自己被选为会长,大女儿任副会长,小女儿为秘书长,妻子和儿子担任理事。

陈新建在小家庭里成立小组织,既担家庭经济大梁,又营造学习氛围,还以实际行动践行孝和理念,把小家打理得和和美美,引得一些乡邻好友登门拜访。陈新建不厌其烦地讲解孝与和,讲传统经典故事,为他们掀开了一扇扇通往传统美德的清新之窗。

为提升文化影响力,陈新建还请有名望的学者来通山讲授《孝经》《论语》《孟子》《尚书》《道德经》,在通山圣庙设坛义务讲学。最先只有十几人听课,十几节课下来,师者才华横溢,滔滔不绝,听者拨云见日,脑洞大开,听众日渐增加。

不经意间,陈新建把“小家”扩展成“大家”,“家和”的理念也在他的周围播种,他用真诚善良与细致的服务去帮需要帮助的“家人”。一位蔡姓老人,牵头为社会做过很多公益事业,患癌以后生活十分不便。陈新建把他接到自己老家关山陈调养,帮他洗衣做饭,端茶给药,充当住院护理。陈新建用善待母亲一样的耐心与孝心让蔡老人减轻了病痛折磨,感受到家的温暖。癌症病人晚期非常痛苦,生活不能自理,疼痛的每时每刻都度日如年。忍受病人无休歇的*,清理呕吐物、排泄物的看护工作又脏又累,陈新建没有嫌弃,照料蔡老人渡过十一个月的弥留时期。

为善的步伐一但迈开,就不会止步。这些年,陈新建与同道之人一起,深入通羊镇南门社区、古塔社区、社会福利院,为留守儿童、福利院老人捐送钱物,为老人按摩、洗脚、梳头、修剪指甲,并送去文化节目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定期开展“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活动,倡导全民防治艾滋病,增强防艾意识。协助政府部门给社区居民送电影、送服务、送温暖。2020年疫情期间,陈新建放弃生意,积极报名当志愿者,捐款一千元,组织社会捐款近两万元支持抗疫。

陈新建将善举深入到社会底层,他心目中的“大家”一天天壮大,自已的家庭被评为“咸宁市最美家庭”,“孝和”团队吸引了各方人士参加。

陈新建更忙了。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播洒爱心善根,尽管没有一分钱工资,他却一样每天坚持上下班,操心协会日常工作,谋划服务社会的切入点,使协会工作始终良好地在社区和村湾发挥作用。

为了让团队有个象样的家,学员有固定的培训基地,陈新建个人筹资三十万元,将关山村一所破败废弃的村小学租赁二十年,进行整改装修。基地的饮用水是陈新建自购水管,从三公里外的北山引来的山泉水。夏天久旱无雨导致水源枯竭,陈新建不顾酷暑,穿一条短裤深入四米深的地下掏水井,连续作业七天使工程完工,新凿的水井蓄水量大,保证了新校舍一年四季的正常取水。陈新建夫妇偕同三个孩子,连续二百多天不间断地加班加点,终于让这所摇摇欲坠的校舍面貌焕然一新。培训教室宽敞明亮,学生寝室床铺整齐排列,办学设施、设备配置齐全,完全按当前办校标准配套到位。

2019年4月11日,陈新建的心情像春花一样怒放,“通山县孝和传统文化协会”通过严格审批,名正言顺地成为一个合法的社会组织。拥有六十六名成员的队伍也有了更高追求,更明确的工作目标——努力为需要帮助的人克难解困,为社会营造和谐稳定。2021年3月18日,孝和协会创办的培训学校取得了县教育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连续两个暑期,孝和协会开办了四期公益性质的少年夏令营。一百多名爱好国学的师生和部分问题少年及其家长接受了传统文化教育。一期夏令营办下来要花去一万多元的费用,陈新建没找人要过一分钱,皆是自掏腰包解决。他的精神感染了许多家长,后两期夏令营有家长主动分摊了伙食费用。时至今日,孝和协会已开设五十八节国学经典课程,没有收过一分钱,也没得到一分报酬。陈新建坚持学习,带头参加听讲,一丝不苟地作学习笔记,会员把学习当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思想觉悟迅速提高,办事不计报酬,专讲奉献的孝和之风蔚然而成。忙,充实,欣慰,这是陈新建从事传承优秀传统所折射出来的底色。正所谓千万滴水的融入才汇成大海,一把筷子捆在一起才能坚不可折,孝和人说:“我们要团结起来,让爱心在社会传递,让友爱的甘泉滋养每一颗向往幸福的心灵。”

陈新建的事迹引起社会关注,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肯定。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授予孝和协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基地”荣誉称号;县民政局协助孝和协会建成湄港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县妇联旗下的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聘请陈新建担任委员会主任。陈新建从通山县孝和传统文化协会会员中挑选二十名骨干分子,参与到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团队中来。

调解队视婚调对象为朋友,尽力为需要帮助的家庭成员调解矛盾,许多濒临解体的家庭破镜重圆。一位社区居民与婆婆的关系紧张,怀疑婆婆要对她下毒手。陈新建接到求助后,请投诉人听了两堂传统文化课,然后上门调解。投诉人幡然醒悟,痛哭流涕,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当场表示要痛改前非。

男尊女卑的观念在某些家庭依然根深蒂固,常常引发矛盾纠纷。通羊镇高坑村一主妇连续生了三胎女儿,被婆婆和老公嫌弃,时常为此发生口角,甚至遭到丈夫的毒打。恼怒的女人将怨气发在大女儿身上,一次竟将女儿打得遍体鳞伤。陈新建得知情况后迅速对这个家庭进行调解。得知被打伤的女孩正在姑姑家养伤,筋骨疼痛,陈新建多次驾私车送去按摩以缓解症状。用关爱驱散心头阴霾,用善良输送世间温暖,陈新建连续的䁔心服务,无疑在给这位对明天恐惧和迷茫的女孩补上一节节心理疏导课。他告诉女孩,谁的人生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只有尝过世上的酸甜苦辣,不断学习,不断改造,才能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一位七旬老太婆的境遇又让陈新建闹心了很久。她育有二男三女,大儿媳卧病在床二十八年,无暇顾及她。小儿媳因三岁的儿子溺亡迁怒于老人。经常遭受小儿媳冷嘲热讽与谩骂的老人,寒天冷冻的天气,被迫住在关鸡鸭的瓦棚里,冻得困不暖睡不香。陈新建十分同情老人,连续五天上门找她儿女做工作,不是吃闭门羹,就是忍受冷脸,抑或没聊几句就不欢而散。陈新建动之以情,晓知以理,最终经过八次苦心调解,老人的子女答应集资建一间新房。老人告别了瓦棚生活。

据统计,陈新建和婚调团队开展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以及妇女权益保障维权咨询服务以来,调解各类婚姻家庭纠纷1000多起,成功挽救了三十多对濒临死亡的婚姻。

陈新建与孝和协会一帮人,在街坊乡邻的困惑囧迫中劳心,在矛盾纷扰中来回奔走,做了一件件平凡而又功德无量的事,他的团队已经成为困难人群想得到、找得到、信得过、靠得住的“心上人”。这让我们相信,孝和群体是一股潜在的、不可低估的势力,能量不容小觑。

人们感受到他的“和”里融合着大孝,渗透了慈善,倾注了无私的爱。这位被人爱称为“和泥匠”的中年农民,用自已质朴的情感,在通山城乡构筑温暖和谐的大厦!

责编:刘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