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的考古学证据,来源于对于中国境内的各个古文明遗址。对这些比二里头遗址还要古老的文明遗址的发掘,历来介于古生物学研究与考古学研究之间,因为依据它们呈现的化石证据和出土文物来看,当年建立这些遗址的人,还相当原始。
目前,在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址,是位于今天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遗址”。
早在1965年,便有村民挖出了元谋人的遗骨和遗物,考古学家又在遗址内发现了用火的遗迹,这说明此时的元谋人已经能够使用火、制造和使用工具,甚至可能会劳动。
元谋人遗址的年代,是距今大约170万年,这使得他们被公认为中国最早的居民。但许多考古学家认为,元谋人的发展水平,还达不到形成“文明”的程度。
在元谋人之后,考古学家先后发现了“北京人遗址”、“蓝田人遗址”、“金牛山人”、“山顶洞人”,随着遗址年代越来越近,其发展水平也越趋成熟。
但直到距今5000多年左右的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才被发现具有“母系氏族社会”的特征,这似乎就是中华文明的开端。
有了这些考古学证据,我们成功地找回了“失落的1500年”历史,并可以就此推测,在这1500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令其没有任何文字记载。
也许是当时的古人们还没有系统的文字,无法记载自己的的经历;也许是年代久远,那些记载在龟甲、兽骨和陶片上的历史不幸灭失;也许是当时的古人没有历史的观念,从不在记录历史上花心思……
在这1500年里,中国大地上的古人们,经历了漫长的迁徙、演化、和适应过程,慢慢从流浪到定居,从散居到聚居,建立氏族和社会,发明和使用各种工具,产生出语言、文字、宗教、文化和艺术……
是他们,构成了今天中华文化的源头。
总之,由于信史的缺乏,他们常年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不见天日。幸而,有现代的史学研究,让他们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让中华文化得以拓展属于自己的长度和宽度。
历史总是扑朔迷离,但并非只能依靠推测来进行研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会有更多新的考古发现,为我们还原历史的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