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 《孟子 · 公孙丑上》
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里的“不忍人之心”很重要。这一章可以说是孟子性善论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在这里,要对“不忍人之心”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不忍人之心,就是不忍看着别人痛苦的同情怜悯之心。我们在《梁惠王上》篇就看到,齐宣王见那个牛的时候说,“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那就是一种不忍人之心。不但不忍人,也不忍兽畜;看着那个兽畜害怕的样子都感到一种不忍,一种同情怜悯。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古代的先王因为有这样一种同情怜悯之心,才有了仁政——“不忍人之政”。不忍人之政就是仁政,以不忍人之心去行仁政,统治天下就像在手掌上玩物一样,这是很容易的。之所以说人都有这种不忍人之心,就像下 面说的这种情况: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怵,是惊恐、吃惊。惕,是害怕;不是害怕自己,是害怕小孩子。恻,是一种哀痛;隐,是一种怜悯,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同情怜悯之心。人突然看到小孩子掉到井里,都会产生一种吃惊害怕、同情怜悯之心,就会马上把他救上来。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这种恻隐之心并不是说和他的父母有什么交情,也不是要在父老乡亲面前追求一种荣誉,也不是厌恶他呼救的声音才去救的。这里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否定。那是为什么?是一种本性,人之本性就让他马上会去救孩子。人们在那一瞬间,在去救这个小孩子的那一瞬间,实际上原因不是上面那三种或其他,是天性使之然。这样一种不忍人之心是什么心?那就是 一种仁心,仁义之心。所以仁义之心是一种善心,这种善心是本性就有的。所以他说: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这几句话,在孟子思想中是很著名的。孟子思想当中有所谓四辨,我们前面讲了王霸之辨。这里实际上是讲的人和非人之辨,即人禽之辨。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差别。由此看来,没有同情怜悯之心,那简直就不是人了;没有羞耻厌恶之心,那简直就不是人了;没有一种谦辞礼让之心,那就简直不是人了;没有善恶是非之心,也就不是人了。不是人,是什么呢?是禽兽。有没有这“四心”,就是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这就是人禽之辨。下面,还提到著名的“四端”,这四种表现,就是不忍人之心的具体内涵。这样一种与生倶来的不忍人之心,产生了恻隐、 羞恶、辞让、是非之心。而这四种心,又是四种道德之源。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端,应理解成根基、本端之意。四体,就是四肢,与生倶来,人之固 有,非外所加。有四端,就好比是人身上有四肢一样。这句话非 常重要:“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人一生下来,自然有四肢,没有四肢,就是有缺陷之人了。那这四端,这四种心,四种道德——仁、义、礼、智,也是生下来自然就有的,非外力所加。这是“人之初,性本善”的理论根基,是孟子性善论最主要的一种理 。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贼,就是残害。有仁、义、礼、智这四种本端,而自己说我不能去做,这就是自己残害自己,把自己的人的本性给割掉了。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如果你是一个臣下,说君主不能做到仁、义、礼、智,那你就是残害君主。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这个四端,人们都有。凡是自己具备这四端,而且能够把四端推广传播到其他人身上,比如作为国君,推广到你统治之国,当今作为领导干部,推广到你的施政措施当中来,这都叫扩而充之。“若火之 始然,泉之始达。”然,当燃烧讲;就好像火刚刚点燃,就好像泉水刚刚流出。“苟能充之”,苟,假若。假若能够将四端推广、扩充, 就“足以保四海”,完全能够安定天下;如果不扩充,你连奉养父母也做不到。在《梁惠王上》已经有“推恩足以保四海”的话,意思相同。中心意思是,仁、义、礼、智人人都有,你作为国君,把这一种美德推行到你的政治上去,能使天下人都享受到你的仁政所能带来的幸福和美好;可是你作为一个人,如果不去发展、扩充 仁、义、礼、智这四端,那么,你连赡养父母也做不到。朱熹《四书集注》引程子说(“人皆有是心,惟君子为能扩而充之;不能然者, 皆自弃也。然其充与不充,亦在我而已矣。”这篇是孟子性善论主要的论述篇章之一,可以跟《告子上》11.6互相参考。
在这一章里面,核心说的就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谓不忍人之心,就是善心,就是性善。他主要说明以下几点:
第一点,人人皆有,与生倶来。善性,是天性禀赋,为人即有; 没有者,就不是人。人之初,性本善,在这里说得很清楚。
第二点,四德之端,本性向善。不忍人之心是善端,是四德之本端。也就是说,人的本性是以不忍人之心为核心,沿着四端、四根导线向四德发展、延伸。四德就是仁、义、礼、智。所以四德之端,本性向善。
第三点,放弃四端,就是自贼。仁、义、礼、智,本来是你内心天生就有的,你不去做,你说你不能,你就是自己残害你自己,把你自己推向了非人,即禽兽。
第四点,推恩政治,即仁政。这一章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为论述的核心,落脚点在行仁政,即扩充“保四海”之意,是其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