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发现过程,甲骨文的发现简介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6 20:35:23

来源:《中国美术报》第172期 美术新闻


【编者按】**指出:“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3000多年,3000多年来,汉字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近期,教育部联合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科技部等多部门,共同举办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这是甲骨文发现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举办的系列纪念活动。这系列活动包括河南安阳拉开帷幕的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以及在北京举行的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等。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我国迄今可见最早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对中国人的价值认同、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当代的美术创作中,如何更好地传承甲骨文所承载的文化和美学基因,将其发扬光大,也许是我们这一代须为之努力的事情。


甲骨文的发现过程,甲骨文的发现简介(1)

『亚酌』青铜钺刻辞


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展览现场,不少观众对着甲骨文做猜字游戏,无论大人小孩,许多字都能猜得八九不离十——“日”“月”“山”“水”能一眼看出,给些提示“龙”“鼓”“磬”也可认出。这看似平常的一幕着实不可思议。三千多年前的古文字,普通人竟然可以直接“释读”,相比之下古埃及文字的破译花费了欧洲一代代杰出学者几百年时间。原因很简单,中国的文字是连续的,这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死亡”的古老文字,甲骨文就是它最早的已知开端。

一片甲骨惊天下。1899年,甲骨文沉睡地下数千年后被发现。120年来,每一次新的发现,每一次释读,都伴随着孤寂与喜悦。

在甲骨文出土之前,商朝是否存在属于悬而未决的千古之谜。中国从哪里来,中国历史的可信开端究竟在何处?这一事关文明起源和民族认同的课题,因甲骨文的丰富记载而曙光初现。战争的胜利、奴隶的逃跑、国王的梦境、流星雨的爆发……在此次展览中,甲骨文还原了一个鲜活的商代世界。

此次展览有一件特殊的展品陈列在展厅入口处,这是一件汉白玉雕塑,它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殷墟YH127号坑甲骨堆模型。YH127,这个看似神秘的代号,是殷墟甲骨文最大一次发现的坑位,Y代表殷墟,H意为“灰坑”,即堆积坑。它的故事要追溯到1936年夏天,河南安阳殷墟小屯村,第13次殷墟科学发掘进入最后一天。临近傍晚,YH127坑中竟然出土了3000余块龟板,数量极为可观。经过四昼夜的挖掘,这块3吨多重的甲骨文“故居”,被整块装进厚木板箱里运走。8天后,这箱珍宝历经波折后运抵南京,由董作宾等人进行“室内发掘”,共清理出甲骨17096片,其中完整龟甲300多版。经考据,这些甲骨为殷商武丁时期埋藏,是商王室有意保存起来的一批占卜档案。因该坑未经翻扰、蕴藏丰富,且出土甲骨具有甲多骨少、涂朱涂墨等特点,因而对甲骨学研究意义重大。当年,为了永久保存罕见的YH127坑原貌,一位技艺高超的石匠专门雕刻了此模型。后来,这个珍贵的模型,在日本侵占南京时曾被埋入地下,后入藏国博。此次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般无咎全甲刻辞”就是YH127坑出土的完整龟甲。这片卜甲记叙了贞人为贵族“般”卜问是否有灾祸,商王武丁断其没有灾祸。正如考古学家李济在《安阳》一书中的评价:“YH127明显居于整个发掘过程的最高点之一,它好像给我们一种远远超过其他的精神满足。”


甲骨文的发现过程,甲骨文的发现简介(2)

王宾中丁·王往逐兕涂朱卜骨刻


甲骨文的发现过程,甲骨文的发现简介(3)

般无咎全甲刻辞


甲骨文的发现过程,甲骨文的发现简介(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