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诗特点,七律长征这首诗的精神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7 18:10:48

作家姚雪垠

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上面的颔联中,“五岭”和“乌蒙”对应了首联中的“千山”,在这两句中,则有“金沙”和“大渡”与首联中的“万水”相呼应。

在诗词格律中,工整对仗是基本要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是全诗最为工整的,“金沙”对“大渡”,“水拍”对“桥横”,“云崖”对“铁索”,“暖”对“寒”,异常贴切,这体现了*深厚的诗词造诣和扎实的旧体诗功底。

说起来,这里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故事,在*的原诗稿中是“金沙浪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有一位历史学家罗元贞先生在1952年元旦写信给*祝贺新年,同时提出建议,把“金沙浪拍云崖暖”改成“金沙水拍云崖暖”,因为本诗中别的地方已经出现“浪”了。*接信后非常高兴,一周给罗先生回信:1月1日来信收到,感谢你的好意。此复。顺颂教祺

果然,后来发表的*诗词里,就改成了大家熟知的“金沙水拍云崖暖”。这个“一字之师”的故事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虚怀若谷的大度,这也是他作为革命领袖和导师,“大气”的一个表现——当然,从诗词格律的角度,并不要求不能重叠,有的字重叠了不好,改掉为宜,比如这个“浪”字,但在本诗中,也有不少别的字重叠,但并不影响艺术魅力。

七律长征诗特点,七律长征这首诗的精神(9)

四渡赤水旧址

“金沙”一句,显然是指中央红军在1935年5月巧渡金沙江一战。诗人把这一战斗放在诗中有其特殊寓意,金沙江是长江上游,位于横断山区,穿行于四川云南之间的幽深山谷中,奔腾湍急,两岸壁立千仞,极为险峻。因江水中含沙量大,故名“金沙江”。中央红军长征中期到达此地,共找到了7条船36名船工,用了7个昼夜全部分渡江完毕。而追敌到达江边的时候,红军已经走了两天了。

巧渡金沙江之后紧接着是强渡大渡河。大渡河极为凶险,晚清太平天国冀王石达开率领的数万精锐在此陷入清军包围,全军覆没,石达开本人被凌迟处死。为遏制中央红军西向,蒋介石在此设置了重兵围困,将大渡河上唯一的铁索桥的木板悉数抽去,只剩十三根光溜溜闪着寒光的铁索,叫嚣要让“朱毛作第二个石达开”。但英勇的红军不畏强敌,十八勇士冒着枪林弹雨攀着铁索冲到对岸,占领了敌军的桥头堡,红军就此顺利渡过了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之后,红军基本将围追堵截的敌军彻底甩开,从此不再担忧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各路军阀的重兵围剿。接下来,红军即将进入荒无人烟的川藏交界处,那里没有人烟,没有给养,没有庄稼,只有雪山,只有草地,只有少数民族的土司时不时打来的冷枪,红军在这里的牺牲并不比从前少多少。

七律长征诗特点,七律长征这首诗的精神(10)

巧渡金沙江纪念雕像

大文豪郭沫若在仔细读了*的这首《七律·长征》后,非常关注,也曾大量阅读本诗的相关解读,结果发现了一些问题:凡是解读这首诗的人,都对藐视困难给予了充分的解释和诠释,但对于重视困难,则很少涉及。

以下是郭老的原话:

*的长征诗写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寓有战略上藐视困难,战术上重视困难之深意,视五岭之逶迤如腾细浪,视乌蒙之磅礴如走泥丸,此藐视困难也,忆及金沙之巧渡,大渡河之抢渡,则是重视困难也。以往解释这首诗的人,对于革命者藐视困难一面,应该说说和颇详,而对于革命者重视困难一面,则多言之不足矣

仔细读过郭老的品评,还真是那么一回事。专家学者们往往停留在*对敌人和困难战略的藐视上,而战术上的重视则少了一些。

七律长征诗特点,七律长征这首诗的精神(11)

郭沫若

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两句中,*用了一个“更”字,使全诗达到了最高潮。

从前面各联各句看,先是概述红军虽难而不惧,然后分述“五岭”、“乌蒙”、“金沙”、“大渡”之险,然后一律加以藐视,都是先低后高,先抑后扬,最后是“更喜”,中央红军翻过岷山,长征即将胜利结束,于是红军全体指战员“尽开颜”。情绪一直在攀升中,攀升攀升再攀升,到了这里,便攀升到了顶峰。

整首诗其中存在一明一暗两条线,明线都是讲自然界带给红军的困难,如前文所述之“五岭”、“乌蒙”、“金沙”、“大渡”,也包括诗中并没有写明的以夹金山为代表的大雪山和松潘大草地,其实还有一条暗线,*没有直接表达出来,那就是一直在自然界共存的人为的危险。

不要说红军长征的中前期,蒋介石聚集了数十万大军,一心想彻底剿灭红军建立属于他自己的蒋家王朝,就是到现在“更喜岷山千里雪”的时候,大西北仍有敌人在等着红军,包括马家军令人闻之色变的骑兵、胡宗南布置在川北和陕西一带的中央军,还包括被蒋介石忽悠到西北来的张学良的东北军,他们和前期的薛岳、何键、白崇禧、陈济棠、王家烈、龙云、刘湘等人一样,都是中央红军的凶恶敌人,尽管他们之间也是矛盾重重。

七律长征诗特点,七律长征这首诗的精神(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