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二十四节气。除了自己是学地理的缘故,更因为其蕴含的种种文化因子。首先它是一种自然科学,描述的是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规律。地球有自传和公转的区别。地球自传产生白天和黑夜。而地球公转则有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轮回。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计365天5时48分46秒,每年运行360度。太阳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通俗讲地球绕日每十五天左右就会经过一个点即一个节气,共经历二十四个点即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令。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的办法而定出了夏至、冬至、春分、秋分。二十四节气是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24节气由来。
二十四节气名称和顺序: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立春,代表春季的开始,象征万物复苏。立春之后,春暖花开,人们正式踏入春天。雨水,代表降雨量开始慢慢增加进入播种季节。惊蛰,有春雷了,冬眠动物复苏。春分,是整个春天的中间分界点,意思即春季的中心,昼夜平分。清明,冬天的寒气彻底不在,气候开始温暖,农家开始耕种。谷雨,就是雨生百谷,是作物成长的时候,也是降雨量继续增多的时节,春天就要结束。立夏,就是夏季的开始,农作物进入生长的旺季。小满,说明农作物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芒种,就是作物成熟的时节,也是作物开始播种的良机。夏至,白天最长夜晚最短,万物此时生长最旺盛。易学上以夏至为阴阳交届点,为阳尽阴生,夏至一阴生。小暑,气候开始炎热。大暑,就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也说明夏天到此结束,进入秋天。立秋,代表秋季的开始,气温开始下降。脱离了夏天雨水多的季节。处暑,就代表一年里炎热的时间将要过去。白露的到来,夜间开始较凉,自然界的植物会出现露水。秋分,是秋季的中间,昼夜又平分,而寒露同霜降是秋天最后面的二个节气,都是说明气温开始下降。天气已冷,秋天结束,进入冬季。冬季历经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其中冬至,在易学上称之为阴极阳生,为一阳复生,代表阳气从冬至开始上升,每个季节必历经六个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