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导学任务单
第22课 文言文二则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初读感知,了解知音故事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这是一篇古文,先自己大声读一读,读准字音,努力把句子读通。
(2)二读课文,读出韵味。文言文非同一般,还要读出停顿、节奏,请你试着借助下面的注解,想想意思再读读,看怎么停顿较合适。
(3)三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习任务二: 借助注释,知晓文意
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及插图说说课文的意思,用“?”标出不理解的词句,和同桌讨论。
学习任务三:品读“鼓琴”,体验“知音”
1.自由朗读课文,用“”画出描写伯牙鼓琴的语句,用“____”画出锺子期听琴的句子。
2.想象拓展。
(1)伯牙的琴声不仅表现了高山流水,还表现了哪些美丽动人的场景?
(2)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模仿句式,想象写话,体验知音心有灵犀一点通。
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伯牙鼓琴而志在白雪,锺子期曰:“ 。”
伯牙鼓琴而志在 ,锺子期曰:“ 。”
学习任务四 研读“破琴”,读懂“知音”
1.锺子期死后,伯牙是怎么做的?你体会到伯牙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这样做?
2.自由朗读“资料袋”中的诗句,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一
1.“少选”的“少”读shǎo,不要读成shào;“汤汤乎”中的“汤”读shānɡ,不要读成tānɡ;“以为”的“为”读wéi;“复为”的“为”读wèi。
2.节奏: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学习任务二
略
学习任务三:
想象拓展。
学习任务四: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吕氏春秋》《列子》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我国古诗常提及伯牙、锺子期的传说,如:
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孟浩然《示孟郊》
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王安石《伯牙》
第22课 文言文二则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五:读通课文,疏通文意
- 自读课文《书戴嵩画牛》:
(1) 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2)用“/”画出长句子的停顿,多读两遍。
(3)同桌互相听读,纠正读得不准的字音和不恰当的停顿。
2.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及联系上下文说说课文的意思;用“?”标出不理解的词句,和同桌讨论。
学习任务六:想象趣读,走入情境
自由朗读课文,用“____”画出描写杜处士的语句,用“ ”画出描写牧童的语句,说说他们对待“戴嵩画牛”不同的表现。
学习任务七:讲述故事,体验感情
- 阅读以下提示,讲讲故事。
牧童的故事:今天天气真好!放牛去喽!……
杜处士的故事:我姓杜,人们都叫我杜处士。我爱收藏书画……
苏轼的故事:我是苏轼,听说四川有个杜处士尤爱书画……
【提示】:
(1)故事内容要符合课文原意,不要遗漏情节,可以加入自己想象的动作、神情。
(2)每个人都用讲故事的语气和语调,把故事讲给同桌听,同桌听后要提出修改意见。
2.分组展示讲故事。
参考答案: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五:
1.(1)提醒学生读准“处、好、数、曝”的字音。
(2)朗读节奏示例:
中/有杜士,书画,所宝/以百。有戴嵩《牛》/一,尤所爱,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织/当问。”
- 略
2.交流示例:
(1)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预设】: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牛打斗的时候,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
(2)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耕”“织”分别是指做什么事?“奴”“婢”分别是指什么人?
【预设】:耕,指耕田种地。织,指纺纱织布。奴,指耕田种地的农民。婢,指纺纱织布的女佣。
(3)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4.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意思。
【预设】: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数以百计。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牛打斗的时候,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
学习任务六:汇报交流。
(1)指名学生朗读描写杜处士的语句。
(课件出示)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①提问:杜处士“尤所爱”表现在哪些地方?用文中的语句说一说。
【预设】: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②追问:你觉得杜处士会在哪些时候带着戴嵩画的《斗牛图》?请你想象一下他的举止,试着说一说。
【预设】:杜处士真是爱《斗牛图》呀!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做客的时候,游玩的时候……
③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2)指名读描写牧童的语句。
(课件出示)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①引导:牧童“拊掌大笑”是什么样的?试着演一演。
②创设情境:小牧童,你拊掌大笑,是为何故?
③学生带动作表演读,体验牧童的天真无邪、纯真可爱。
(3)体会杜处士的“笑”。
①引导:面对牧童拊掌大笑,杜处士也笑了。你觉得杜处士会怎样笑、怎样说呢?试着说一说杜处士的神态、动作和语言。
②同桌互相表演,教师指名表演。
③教师小结:一个“笑”字刻画了两个人物,我们读文章就要善于捕捉同一个词语表达的不同情感,体会汉字神奇的表现力。
学习任务七: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中肯评价。
第23课 月光曲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 初读课文,了解作者
1.查阅资料,了解贝多芬。
2.初读课文。
- 自读课文: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确、流利,不懂的字词可以画标记,并说说课文大致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 认真摘抄课文中描写月亮的短语,并试着选择一两个短语写一两句话。
(3)浏览课文,理清脉络。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3.根据思维导图,请用一两句话简要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任务二: 聚焦对话,交流体会
1.默读课文第2~7自然段,用“ ”画出人物的三次对话,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如果你是贝多芬,你此时此刻会怎么想?为什么贝多芬愿意为盲姑娘再弹一曲?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一(学生自由发言)
-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自幼随父亲学习音乐,1778年第一次登台演出,1792年定居维也纳。1796年起听觉衰弱,晚年两耳失聪,只能通过笔谈与人交流。贝多芬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为人类留下了永恒的音乐遗产,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被尊称为“乐圣”。
2.(1)提示:“谱、纯、缕、陶”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陶”的部首是“阝”,而不是“卩”;注意“谱”字中点的写法,“纯”字中竖弯钩的写法。
(2)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