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充满易学智慧的高级文字,而不是常人就可轻易理解的那样肤浅的文字。现代文字教育,培育了一大批没有抽象思维能力的废材,他们以西方的文字学的思想观点来看待汉字,理解汉字,总是得出错误的观点而不自知。
比如“侯”字,传统的理解就完全不着边际,学习者却无法正确识别。我们先看看侯字的演变及常规的错误的认识。
来自百度百科
侯字的古文写法,常规思维就存在以下的认知偏差:
1,不能抽象看待这个非封闭边框的意义,只会机械地去看待其象个什么东西。有人说象山崖,有人说象箭靶,还有人说象一块布放在那儿当箭靶,又有人说是什么猛兽皮制成的箭靶……。而实际上这个符号是一个高度易理化的符号,艮卦,代表某一行政区域。
2,这只箭,它是箭又不是箭,侯字并不表示人在向某个箭靶射箭,从许慎开始,他们的认识就出现了错误。侯字中的箭,是坎卦的符号,代表的是边框所框的行政区域中的最高长官。
因此侯字本义就是诸侯的意义,方国或诸侯国的最高长官,有生*予夺的行政大权。而不是什么某种射礼,引伸出侯爵。
汉字中,类似侯字的半边框,都不是象形符号,不是某个具体物象的象形,而是一种示意图,表示一种边界条件,抽象的符号,具有阳爻在外在上的艮卦意象。这个符号是包含自我所在的一个范畴,看起来不封闭,实际上也封闭。比如可表示自我所在国度的国家边界,而这条边界线具体的可以是河流中线,山脉脊线,等等具体的形态。
侯字中的箭,为什么能代表区域内的最高统治者?因为箭的功能是刺入比它软的物体中,硬物在中,软物在其周围,阳在阴中之意,即坎卦意象。坎卦阳在阴中,又有政府在民众之中,诸侯在群众之中主政的意象,所以侯字中这个箭就能代表这个范围之内的君主。
侯字的演变,最典型的是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出现的小篆字形,其在侯字边框上增加了一个颤颤巍巍地站着的人字。这种变化是后世人不能正确理解这个边框的意义的结果,他们把它当作山崖的象形符看待,所以写上颤抖的人字表示高危态势。
侯字另外的一种演变是汉代出现的楷书“侯与候”的区别。候字,是在原侯字基础之左侧又加了个立人而构成,其含义来历如下:
侯,是一定区域里的一个独立王国,而左侧的立人是乾卦,代表更大权力的君主和更大范围的行动,所以原来侯国的地方的行动就要受到更高级权力机构的约束,要等候他们的指令而动,这就是侯字多加一个左向立人后的变化。
候字后来应用较频繁,字义如下:
【1.等待:等~。~车室。~选人。守~。~补。~场。~审。~诊。
2.看望,问好:伺~。问~。
3.时节:时~。气~。~鸟。~虫。
4.事物在变化中的情状:火~儿。症~。
5.古代把五天称为“一候”,现气象学上仍沿用:~温(每五天的平均温度)。
6.侦查,刺探:武王使人~殷。斥~(探子)。
7.方言:支付 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老舍《茶馆》
8.不做姓氏。】
候字第一条的含义是最基本的,来自地方政府对上级指令的等待。其余各项含义都来自这类情形的进一步引伸,比如可把上级政策变化比喻成气候,气候变,本地相应地物候也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