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志愿者在给听障儿童朗读绘本《西游记》。赵玉国 摄
近年来,随着全民阅读活动深入推进,不仅是家庭阅读环境的营造,各地的阅读体验环境也有了明显提升,但满足民众需求的公益性读书场所和活动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全民阅读氛围影响着孩子们的阅读热情。”刘希娅建议,加大阅读活动的宣传力度和优秀书籍的推广力度。公益图书馆、阅览室等阅读场所要更加注重阅读空间舒适度和艺术审美,增强对青少年的吸引力。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王定华表示,“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能为青少年阅读提供充足的养分。而推动青少年阅读,逐步把读书活动影响和辐射到社会,亦能进一步深化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还从设立专项资金、助力“农村教育烛光行动”等方面提出思考和建议,一起来看——
全国人大代表 王淑英:建议设立乡村学校社会实践专项资金
在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师范附属学校党总支*、校长王淑英认为,未来,乡村教育应该在政府层面加大挖掘资源潜力的力度,尝试实施更有利于乡村教育全面振兴的改革。
要建立乡村学校社会实践专项资金。切实开放图书室、运动场、博物馆等社会资源,并建立专项资金,保障乡村学校学生能有机会走进这些场馆进行体验,从交通等方面给予专项经费补贴。同时,每年为学校提供足量且高质量的图书,增加学生阅读量,让学生自觉养成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全国人大代表 孙晓颖:助力“农村教育烛光行动”
作为民盟枣庄三中支部主委,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教师孙晓颖积极响应民盟中央在全盟开展的“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她带领盟员老师到乡村,赠送图书,送教下乡,共建书香校园。
“你真棒!”大郭庄小学四年级学生贾政雯流利地背诵课文《卜算子—咏梅》,孙老师感到很欣慰。
“作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既有参政议政的责任,也有服务社会的义务。作为教师服务社会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发挥教师的作用,鼓励孩子们好好读书,为乡村孩子播下希望的种子。”孙晓颖说。她发出呼吁,在城镇化进程中要留住村小,更要办好村小,让乡村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 蒙曼:要解决“我要读书”的问题
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表示,首先要在心里解决“我要读书”的问题,再用最合适的方式读起来,然后在阅读中结交朋友,并且在阅读中带动他人。
蒙曼发现,今天大家对为什么读书、怎么读书等问题有着普遍困惑。“科学和技术越是发展和进步,就越要重视读书。因为读书不光是给你知识,还能帮你感受春花秋月,帮你判断善恶是非。”蒙曼认为,从读书方式的选择上,无论是“读”还是“听”,只要人与书建立起了联系,“那就是读书”。
读书难在坚持。对此,蒙曼表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坚持阅读既可以参加亲子阅读、专业阅读,也可以参加各种各样的主题读书活动,与大家一起交流切磋。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蒙曼表示,中华民族具有耕读传家、诗礼传家的优良传统,“相信在每个人的参与和推动下,我们一定能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全国政协委员 汪惠仁:推动青少年高质量深度阅读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百花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汪惠仁表示,要进一步推动青少年高质量深度阅读。
汪惠仁认为,推动青少年阅读,首先在于阅读习惯与兴趣的培养。“有质量的人生与读书密切相关,创造能力、交流能力与读书密切关联。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养成能给青少年发展提供强大的动能。”
“个性化是阅读有效性得以实现的关键。” 汪惠仁认为,在发现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再提升个体兴趣。从发现兴趣,到个性指导,再辅以适当激励,有益于推动青少年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在书籍选择上,汪惠仁建议青少年将经典性阅读与活力性阅读相结合,既涉猎古今中外的经典名作,又汲取新鲜的、在当代现场的、跨界的作品,充分汲取具有恒久价值的、体现人类文明智慧的文化滋养,实现在继承中创造。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年3月9日 第1版 版名:要闻(记者 彭诗韵)综合中国教育新闻网
本期编辑:戚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