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娃走进村巷,就抑止不住心潮起伏,一经比较,与田小娥那一段孽缘简直就是不堪回首,当初与田小娥是肉体上的吸引,与高玉凤才精神伴侣,同时受到族人的尊重。
整个回乡拜祠堂的过程中,高玉凤表现得非得体和自然。得到众人的一致夸奖。高玉凤也毫无嫌弃之意与黑娃睡在那破败不堪原本是黑娃母亲的那间房。
不太完美的结局
唯一遗憾提把黑娃的匪气磨掉后,以己之心度人,没有防住白孝文那颗从来就不坦荡的心,在写起义报告时,只单独写了一营,而不是全团,把所有的功劳揽在自己头上的时候,已经开始磨刀。而黑娃学习了:“以德报怨”之后,并没有深入思考这个事,或许自从娶了高玉凤之后,一切都来得过于顺利,而放松了前面劳碌奔波时时刻警惕的心。
当二营长焦建国来反应这件事时,反而不满意地瞅了焦振国一眼,认为二营长小心眼,木已成舟也没去关注,而事实上焦振国缠着新来的*要了一张起义的证明,离开了兹水县得以善终。
以一颗善良的心来度量昔日的少东家,从此为自己埋下了祸根。果不其然,白孝文利用职权把黑娃抓了起来,因为没有了起义赵义的证明,能证明黑娃起义的鹿兆鹏已经随队伍走了,至今没有音讯。白孝文给黑娃订下三条可以致人于死地的罪状。
被关押以后,妻子高玉凤领着儿子前来探监,这是自他被关了二十多天以来,见到的唯一探监的人,自己最亲的人。
他透过那个递进取出饭碗的洞孔,只能看见妻子大半个脸孔,脸面上一满是泪水和清涕,嘴巴说不出话,只是张了又合,合了又张,像从水里捞出来扔到沙滩上的鲇鱼的嘴。
可见高玉凤此刻心如刀绞般的痛苦,深爱着黑娃却无能为力把他救出来,也没有见过这样的飞来横祸。生命的最后时刻黑娃嘱咐,让妻子一定要找到鹿兆鹏,那是唯一能证明自己清白的人,自己找不着,儿子接着找,人不能这么冤屈的死去。
高玉凤这时才哇地一声哭出来,随之把儿子抱扶起来。他看见洞孔里嵌着儿子的小脸蛋,叫出了一声“爸爸”。
虽然,在书中没交待高玉凤最后有没有去寻找鹿兆鹏,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非常大,反正在黑娃把这事托咐给了妻子。但我认为高玉凤一定会寻找,一方面她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深知“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为人底线,况且还是自己的丈夫呢,在此时高玉凤就黑娃的希望。
这才是一个完美的中国传统女性
娶妻如此,夫复何求呢,高玉凤应该是《白鹿原》中最完美的女性。朋友说是不是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