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有多少种传承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吗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4-04-05 04:55:55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史一墨

摘要: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努力奋斗、继往开来,用自己的勤劳智慧、聪明才干创造了极为丰富、不可胜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传。对现代人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民族的宝藏,更是文化的瑰宝,我们要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在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方面,我国的非遗传承人、学科专家、普通民众等万众一心不断探索前行,取得了极为喜人的成绩。本文从现阶段非遗保护的主要形式入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以参考启示,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创新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中国广袤、繁盛的大地上生存、繁衍,中国的历史悠久,中华文化几千年延绵,历久弥新,中国的民族文化具有极强的东方特征,是闪耀在世界东方的璀璨之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保护和传承,让其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非遗传承保护机制,强调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基础上,进行非遗文化的合理利用、传承发展。随着时间的流转、消逝、当代的非遗文化更像是一位步入耄耋之年的老者,它正在慢慢失去生机,急需输入新的血液,完成破茧成蝶般重生。

一、现阶段非遗保护的主要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理解、使用观念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改变,人们开始逐渐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传承和实际应用,对潜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强大附加价值表现出认可、赞同。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为今用?如何让传统文化的元素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互助互利?如何用非遗文化服务大众、奉献社会?是摆在每一位非遗传承人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非遗传承人来说,加强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既是责任,更是使命。现阶段我国的非遗保护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静态记录的保护与收藏

非遗文化的静态记录指的是对现有的非遗文化资料、内容、实物等进行原始数据的收集,进行原始器物的收藏。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是非遗静态记录的主要场所,它能够对不同类型、不同特色、不同流派的非遗文化器物进行相应的保护、收藏、展示,博物馆是沟通大众与非遗文化的重要媒介,人们可以通过对博物馆内部器物的介绍、观摩,来加深对非遗内容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可以通过对博物馆内器物和文件的研读、学习,来实现对非遗文化原始数据的收集,便于其展开相应的研究和传承。

2、活态保护的开发与传承

非遗文化的活态保护指的是在对现有的非遗文化内容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加大对其附带经济价值的挖掘,实现非遗文化内容的变革,加快非遗文化的产业化建设,在保护传承的同时创新创造。相关的非遗传承人要不断发挥积极性、能动性,给非遗文化装点上美丽的外衣,让其在更广阔、更开放的舞台起舞飞扬。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是一个以非遗传承人为核心能量,进行的非遗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知识产权的开发再创造,它是把非遗文化推广给大众的重要手段,可以进一步提升非遗文化的传播力度,让非遗文化的潜藏价值得到有效的挖掘、利用。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1、保留最古朴、自然的非遗文化

在非物质文化的遗产的活态传承中应该保留最古朴、最自然的非遗文化,让非遗文化得到有序的传承和有效的推广,让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有其该有的高姿态,依照历史流变的规律和时代发展的轨迹进行非遗文化的文脉延续,让非遗文化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得到有序传承。首先,政府要加大对非遗文化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只有充分了解认识到非遗文化的重要性,才能够实现对非遗文化的有效保护。引导公众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保护中,让公众将非遗文化的保护当做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树立非遗文化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政府要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给非遗传承人营造健全、良好的生存环境,为非遗文化的发展提供助力,让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得到有序的传承、有力的创新;再次,非遗传承人要承担起非遗文化的传承责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再次焕发投注心力。对非遗文化的工艺、门类、技艺、工具等进行科学的改善和修正,赋予非遗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让其顺应时代的发展获得更为长足的发展,最大程度的保护非遗文化技艺的本真性,进一步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立足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将非遗传承落到实处。

2、进行非遗文化传承的时代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其核心在于一个“活”,如何盘活非遗文化?如何让非遗文化实现在时代的破茧成蝶、浴火重生?是摆在每一个非遗传承人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陶艺作为传统技艺类的非遗项目,其内涵是一种代代相传、世世不息的重要“生产力”。它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相对明确的生产目的,或提供给人们直接使用,或者摆放在展馆内供人们欣赏。陶艺只有在生生不息的动态生产链条中才能得到有序的保护和传承。陶艺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的重要载体,陶艺的器型、花纹较多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它具有强大的使用价值,而这循环往复的使用价值正是陶艺展开生命运动的力量源泉。

在对羊舞岭窑进行非遗文化保护的过程中,非遗传承人要坚持尊重传统、立足当下的原则,通过陶艺手段的创新、优化,将羊舞岭窑的传统技艺,带入到现代人们的生活中,让非遗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让羊舞岭窑经世致用的生产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让生产性保护的目标得以有效实现,让羊舞岭窑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只有让非遗文化做好相应的社会服务工作,让非遗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才能让非遗文化获得更为持久的生命力,让羊舞岭窑的窑火传承百年,让羊舞岭窑活起来、传下去。

为了更好的实现对羊舞岭窑的推广、传承,羊舞岭窑非遗传承人加强了非遗文化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联合益阳的湖南城市学院成立了非遗羊舞岭窑陶瓷技艺传习所,加强了对学生的非遗文化教育,给市民提供了亲身感受陶瓷制作流程的机会,让羊舞岭非遗文化的传承变得切实可行,拓宽了非遗文化的传承思路。羊舞岭窑的非遗传承人从发展定位、产品创新、造型设计、技艺突破等多个方面对羊舞岭窑陶瓷技艺的发展注入了心力,收获了极为喜人的成效。瓷盘《楚风汉韵》荣获“第53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暨2018年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金奖;《洞庭女神》荣获“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结语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中,相关的非遗传承人要主动承担起相应的传承责任,不断丰富提升自身的的专业知识、文化观念、工艺技能,对非遗文化进行新的尝试和创造,将非遗传统文化的精髓、精粹,融入到每一个烧制的器皿中,让非遗文化在审美内容、文脉传承、教化意义等层面得到相应的创新优化,让每一个陶瓷器皿都承载起相应的民族文化特色,让非遗文化走出以往的困境,走向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苑潇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探索[J]。大众文艺,2018(24):3-4.

[2]齐振伦。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活态保护探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8,9(10):187-188.

[3]张志雁。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民间美术的活态传承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5):46-47.

[4]任学婧。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策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22):249-250.

[5]齐爱民,曾钰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活态保护制度研究[J]。创新,2017,11(01):99-108.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