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出来的故事大多发生在环境极其压抑的小地方,《穷人》的故事就发生在阴暗潮湿的小房间里,这里没有四季,没有光亮,只有无穷无尽的窒息感。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苦难意识”与宗教也有着莫大的关系。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无数次探寻过人们生活苦难的原因,最后他在基督教的教义上找到了答案,他的“苦难意识”很大程度上来自基督教的“原罪论”,基督教认为由于人类始祖对上帝的背叛,所以人类生来就有罪,就要遭受无穷无尽地苦难的折磨。
他曾说过:“上帝把我折磨了一辈子。”
穷人如何寻找生路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穷人》中展现出来了三种贫穷的方式,第一种是物质的匮乏,第二种是由于社会地位的地下导致的尊严的缺失,第三种是精神上丰富的天性在不公平的社会上饱受摧残的磨难。
在展现穷人的贫穷和苦难时,陀思妥耶夫斯基并没有表现出完全的绝望,而是一直在通过主人公杰武什金为身处苦难可绝境中的穷人寻找求生之路。
穷人的第一个求生之路是精神胜利法,即将自己的精神寄托在生活的物品中。
陀思妥耶夫斯基还很年轻的时候给别人写过一封信,在信中,他抱怨自己的艰难处境,他说:“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我都必须遵守当前的社会规则,在潮湿的天气里,当你在帆布帐篷里被雨淋透,当你累了、冷了、没有茶水的时候,你可能会生病…… 而我只需要必要的两双简单的靴子。”
杰武什金在给瓦连卡的信中也提到过他喝茶是为了别人,为了面子和气派,不喝茶总觉得难为情。而且,他急切地需要一双好的靴子也是为了自己的尊严。
在他看来,热茶和靴子并不是自己生存的必要物件,他之所以需要热茶和靴子是为了支撑他保持道德胜利者的精神食粮。
穷人的第二个求生之路是心灵净化法,即肯定自我价值。
俄国文艺理论家库列邵夫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关注可以帮助摆脱经验主义式生理描写的条条框框。
对小人物的内心的深入刻画在杰武什金的身上尤其明显。他虽然物质贫穷,但他却有自己的独立意识,他不接受自己卑微的社会地位。
他很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他觉得自己也有一颗与别人一样的心,他认为自己靠着抄写工作谋生并不可耻,他说:“我的每一块儿面包都是我自己的,都是靠着劳动得来的,完全有权力合法享用。”
穷人的第二个求生之路是精神食粮法,即通过大量地阅读文学经典,从中汲取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