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餐桌礼仪对照表,西方餐桌礼仪常识大全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4-04-10 20:38:28

各国餐桌礼仪对照表,西方餐桌礼仪常识大全(1)

各国餐桌礼仪对照表,西方餐桌礼仪常识大全(2)

编者按:中国有句老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对于我们有着天大的重要意义。不仅中国如此,世界也如此,每个国家文化构建了不一样的饮食文化,造就了不一样的餐桌文化,有餐桌文化就有社交氛围,随之而来的就有社交礼仪和不成文规则。综观各国,很多国家的餐桌、聚餐礼仪相当新奇,颇具特点。本期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东西方不同国家的聚餐方式和相关文化。

去法国人家聚会吃饭有这么多讲究?

周日早上,一位有段时间没有见面的朋友,发消息说想来家里聚聚,于是我如常做好空出一整天的准备,还用我差强人意的厨艺,给朋友做了顿我自认为很好吃的“鸡排炒面”。晚上七点朋友离开后,我做了杯咖啡,坐在电脑前,突然想和大家好好分享一下,在巴黎去朋友家做客、招待朋友来家里做客的一些小讲究。咱们先说说和我们的习惯相似的地方吧。

尽量不要空手去家里 红酒、鲜花都是保险选择

一方面是出于基本的礼节,去朋友家做客,尽量不要空手而去。第二方面也体现出你对朋友的关心和在意。我个人的建议是,如果你知道朋友有非常喜欢的东西或某种爱好,那准备朋友喜欢的当然是最好不过。如果不是非常了解朋友到底喜欢或需要什么,在法国那最保险的就是鲜花、巧克力、葡萄酒了,保准儿没错。

不过其实去朋友家做客,朋友不会介意你带的礼物是什么,但尽量比较上心的给朋友选择为好,有心的话,还可以配张卡片之类的。礼物不在于多贵重,最主要的是心意。这一点和我们在国内去朋友家做客,几乎是一样的。

别一进门就直接习惯性脱鞋子

再来说说跟我们国内比较不一样的地方吧,比如进门脱鞋换拖鞋,绝大多数法国人/法国家庭是没有这个习惯的。当然有很多和亚洲人组合在一起的家庭,或者是在亚洲国家生活过的法国人,对此都比较在意。但本地法国人,完全、丝毫、一点点都没有这个习惯。

所以,去法国朋友家做客的话,不用进门想着脱鞋子,他们在家里,不管是做什么,都是穿着和出门一样的鞋子。我也经常纳闷:在家里来回走动,穿双皮鞋,难道是真的不累吗?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大家都知道法国街道上狗屎比较多,难道他们在外面走那么多路,回到家连鞋也不脱,是真的完全不在意吗?

更有甚的是法国人就敢直接穿鞋子上床,坐在沙发上,照样穿着鞋子可以把脚搭在茶几上。

所以如果是去朋友家做客,我习惯性在进门前认真看看自己的两个鞋底,确认没有脏东西的时候,再去按门铃。

去法国朋友家做客 做好一顿长三斤的准备

通常情况下,如果是去朋友家做客吃正餐,别以为就是和咱们印象里吃顿饭那么简单。

首先,是香槟酒和各种小点。香槟那是肯定的,最少也是一瓶子。至于各类小点,坚果、橄榄、香肠、薯片、虾、芝士……这些小点在巴黎简直选择性太多了,大家都会选择3-5样,再配上香槟,可以想象,一瓶子香槟 各种小点下肚,已经快饱了。

然后转至餐桌,开始正餐。正餐又包含了头盘、主菜、副菜、甜品,这还不算,有时候会有汤品、奶酪等。如果遇到讲究的朋友,还会配上不同的红酒或白葡萄酒。因为不同的菜,搭配不同的酒,是法国人“最能折腾”的了。

比如头盘前菜配白葡萄酒,主菜就换了红葡萄酒,等到甜品的时候说不定还会给你来一份餐后酒。再加上饭后不忘记来杯咖啡,这一顿饭下来,不撑才怪。

当然,这法国人聚在一起吃顿正餐的话,那时间是完全不受限制的。所以也就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和法国人一起吃顿饭,时间会比较长,吃个四五个小时再正常不过了,论吃喝讲究,那真是不在意时间,纯纯的肆意享受,我是服法国人的。

去法国朋友家做客 离开后别忘记发感谢短信

这一点也算是基本的礼节了,在朋友家做客离开后,或者是聚会当天结束前,一定要记得给朋友发个感谢的消息,一是表达很开心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一是对朋友精心准备的餐食表示感谢。

这个表达感谢的消息,我建议是当日发。

当然,以上和大家总结分享的这几点,不管是去法国朋友家做客,还是自己招待法国朋友来自己家里,都是基于我个人的经历和感受朋友之间礼尚往来,随着熟悉的程度加深,可能在一些地方也就不需要那么太讲究。但法国人对边界感还是很在意的,所以我们去朋友家里做客,不管关系多么密切,基本的礼节、交际中的各种行为,还是要稍加注意比较好。

文/呆牛先生

韩国人的会餐文化是对社恐的大考验

无论是看韩剧还是韩漫,韩国的会餐文化一直是必不可少的场景,从大学的同学聚会,到公司聚餐、新人欢迎会餐、部门会餐、本部会餐、全体会餐,总有一回逃不过。而在韩国,会餐文化最难熬的不是吃饭要尬聊,而是会餐实属漫长的一夜——韩国会餐一般有三场,一晚三餐,第一场就是一起吃饭喝酒,第二场一般是去KTV唱歌,第三场一般去吃宵夜喝酒。

以公司为例,第一场正常饭局,职员们没有特殊理由是都默认参加的,而韩国人饭桌上离不开的除了泡菜,当然还有酒这个必需品。第二场一般会去KTV,虽然第二场不是强制参加,但新人入职的话恐怕很难逃得过,而第三场就直接宵夜喝酒了。

会餐中有严格辈分秩序 级别低的人要为其他人服务

对于会餐选址,有调查显示65%的人都希望可以吃烤肉和烧酒,也有35%的人士表达想吃炸鸡和啤酒。

如果是烤肉店会餐,通常会根据年龄以及进入公司或组织的时间排序,年级或级别最低的人要承担烤肉的工作,当然还包括服务类,如:递纸巾、递碗筷、分发食物等。这也是韩国文化被许多人诟病的因素之一,有点以大欺小、阶级打压、性别歧视等。在逐年的社会公平提倡后,这种情况开始得到好转。

从一方给另一方倒酒的方法 就能看出两人间的关系

而会餐中的重中之重当然就是酒文化了。作为喝烧酒著名的韩国,在会餐中不可避免的就是喝酒和敬酒。倒酒的方法就能看出两人间的关系,给长辈前辈或上级倒酒要用一只手拿酒瓶,另一只手托住酒瓶底部,或者一只手倒酒,另一只手捂住胸口或左手扶着右手肘,以示尊重。

倒酒的时候,酒杯不能倒满,大约倒80%就好。对方接酒的时候,一半是要两只手接过酒杯。

而在会餐中,是不能给自己倒酒的,对方杯子空了的时候要给对方倒酒。

而下级和上级喝酒的时候,下级记得转过头,扭到旁边再喝才是礼貌的表现。

会餐文化近年来招致不少后辈的诸多吐槽

虽然会餐文化看似麻烦,还有拍马屁的嫌疑,不过往好的方向去看,一次会餐就能了解到公司的整体氛围,能够快速和身边的人打成一片,也能提早提防某些不要过多接触的人,所以韩国会餐文化还是很有意思的。

又由于社会不断发展,国际化公平平等的概念下,年轻人不再是卑微的后辈,而更加有了自己的想法,所以现在社会风气也慢慢得到了净化,年轻人也逐渐有了诸多吐槽:

吐槽一:烤肉可以,但不喜欢席地而坐的餐桌

尤其是脱鞋的会餐场所,脱鞋有时候避免不了有异味的某些人,团坐久了脚容易麻,如果是女孩子穿裙子就更加不方便了。最希望的就是去一些能够解放下肢的地方聚餐。

吐槽二:论资排辈的位置安排太烦了

受访者表示:会餐当然是希望坐在熟悉的人或同事身边,但由于论资排辈,很多时候职位低的就会被安排在大上司身边端茶倒水,别人是吃饭,自己就成了最勤快的服务员。

还有希望身边的同事吃饭不要话太多,远离领导的位置才是最舒适的。

吐槽三:讨厌那些频繁劝酒的同事

77%的受访者讨厌那些频繁劝酒的同事;不过也有23%表示讨厌第一场后就溜走的同事。

吐槽四:一晚上要进行三场车轮战,比加班还要辛苦

好不容易下班,不仅占据了下班的私人时间还要陪着上级们打哈哈,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建议改成中午聚餐。

文/日研君

在德国流行了一百多年的“固定餐桌”有何过人之处?

中国人喜欢通过聚餐增进彼此的感情,严谨又善于组织的德国人不仅喜欢聚餐,还发明了一种独特的聚餐活动,那就是老少咸宜的“Stammtisch”(德语“固定餐桌”)。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它已成为德国人日常生活重要的交际平台。

最初在上流社会流行 使用特定的语言进行交流

所谓“固定餐桌”就是在特定时间里为同一群客人在同一时间段预留的桌子。

“固定餐桌”到底什么时候出现的,现在连德国专家也说不清,但可以肯定的是,19世纪下半叶,“固定餐桌”开始在德国各地的餐厅和小酒馆流行起来。

当时,“固定餐桌”的材料和摆设也有严格的规定,一般桌子是用橡木制成的。德国人迷信,橡木象征着神圣,魔鬼不会触碰橡木。这样,与朋友们畅饮时,拍拍桌子不会“闹鬼”。同时,餐桌上还要置“Stammtisch”标牌,再放些小麦粒、玉米粒等粮食,寓意带来好运。

起初,“固定餐桌”往往是一定社会地位的象征。参加者通常是当地有名望的上流社会人士,比如市长、议员、教授、律师、医生、企业家等,不是谁想参加就可以参加,必须由现有成员邀请参加,再通过成员考核投票,才能正式加入。

聚会上,大家使用特定的语言进行交流,比如每次聚会有一个主题,人人都要讲讲个人见解。吃的也较为考究,一般都是有几道菜的正餐,配上葡萄酒或啤酒等。

“固定餐桌”一度成为农村和城郊的重要社交中心

因为农村和城郊休闲活动相对单调,“固定餐桌”渐渐成了这些地方社交的重要中心。许多镇长和村长还把参加“固定餐桌”的资格,作为对优秀居民的奖励。城里人在餐馆和酒馆聚餐,而农村的“固定餐桌”一般在村镇的大仓库里,或直接在露天摆桌。

由于“固定餐桌”太受欢迎,农村地区后来甚至出现“早上固定餐桌”。农民们每周日参加完礼拜后,举办“早上固定餐桌”。同时,人们也趁着“五一”劳动节等传统节日,举办类似聚餐。

“固定餐桌”后来又受到作家、艺术家和知识分子的青睐,他们在著名的酒馆、餐馆或咖啡馆举行“固定餐桌”活动,一起讨论创作,交流经验。著名作家托马斯·曼、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等都曾是“固定餐桌”的粉丝。

如今成为普通大众交际餐桌 强调团队精神和共同兴趣

今天,“固定餐桌”不再受社会地位的约束,成了普通德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许多主题固定餐桌出现,比如音乐、体育、哲学、政治、汽车等。它强调的是团队精神、共同兴趣和增强联系。

“固定餐桌”尤其受到初来乍到的外国人的欢迎。来自俄罗斯的伊万诺夫目前是德国一家IT公司的技术人员,他表示,自己两年前到德国后,参加了“德语固定餐桌”,不仅提高了德语水平,还认识了许多朋友。之后,他又参加了“足球固定餐桌”“IT固定餐桌”等。他说,“固定餐桌”是外国人融入德国的好途径。

当然,此类主题“固定餐桌”,成员也得缴纳一定的费用,一般一年也就是几欧元到几十欧元。这笔钱作为活动经费,多退少补,每次的餐费则是“AA制”。许多德国人表示,“固定餐桌”让吃饭成了学习交友的机会。

不过,更多的“固定餐桌”为宽松的朋友间的主题聚会。比如,当地人奥利弗每周与三个挚交,在一家俱乐部性质的餐馆玩一种斯卡特的纸牌。另一位女邻居卡特琳则参加年轻父母的“固定餐桌”。

一些场地比较大的餐馆,除了提供“固定餐桌”外,还会专门设置一张桌子给散客。如果谁想和其他的陌生人随便聊聊或认识一些新朋友,可以坐到这张桌子旁,说不定会“相见恨晚”。文/赫尔巴特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杨利娅

责编:牛栋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