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经历成长,经历从懵懂无知到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品味和处事之道。
一路走来的每段过往,都是人生当中不可磨灭的成长之路。
个人如此,组织、企业也是如此。
没有谁一开始就跻身世界500强,拥有领先的技术、雄厚的实力和卓越的管理才能,华为也是一样。
身处信息巨浪中的我们常常听闻“华为”的传说,但很少近距离了解过关于它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走进华为,从4个阶段,看看它是如何成长的,以及它的成长之路对我们个人的启示。
产品定位期,聚焦于“把企业做成”华为创办于1987年,诞生在深圳市的一所单元房内,那一年,任正非43岁。
20世纪80年代的深圳,正处于市场经济腾飞的重要阶段。
一次偶然的机会,任正非得知国家在大力发展民族通信产业,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做起了交换机代理销售生意,误打误撞地进入了通信行业。
当时通信产品技术含量高、利润高,吸引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大电子公司进入这个赛道进行竞争,那是寡头之间的竞争。
用任正非的话讲:
“当时的华为就像一只蚂蚁,站在大象的脚下,口中喊着要长得和大象一样高,活脱脱是一个现代版的堂· 吉诃德。”
不过,恰恰就是这种无知无畏的精神,才让华为敢于踏上这条狭窄的赛道,在技术要求十分苛刻、竞争十分激烈的通信市场上大展宏图。
1987年至1994年的这7年,是华为成长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华为,核心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活下来。
但是很快,华为就迎来了一个关乎存亡的、异常艰巨的挑战。
早期的华为,做的是代理销售业务,当时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国内至少有400个对手同台竞技,尽管华为的服务非常好,经营依然深陷两难的境地:
生意不好时,它发愁如何卖货;生意好时,却经常从厂家那里拿不到货。
而且因为缺少相应的配件,产品在客户那里出了问题也不能及时得到维修,十分影响客户的体验。
做代理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华为需要自己的产品。
任正非很快看清了这个现实。
1990年,在技术门槛超高的通信行业,筹款研发自己的产品实在是难上加难。
但是,来不及考虑这些,为了让华为活下去,任正非义无反顾地开始了这条自主研发之路。
华为开始尝试自主研发小型用户交换机,获得了初步成功。
经历了数次开发,1994年,华为第一个大规模进入电信运营商市场的产品——C&C08 数字程控交换机全面走向商用,华为这才迎来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春天”。
自主研发,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
那么,从知识到产品,中间的鸿沟靠什么来填补?答案是资金。
在当时,华为申请到银行的贷款较为艰难,外部融资也进行相当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