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通俗易懂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4-04-14 09:33:10

一、案例:

非条件反射案例:狗天生这样:食物到——分泌唾液。

条件反射的实验:铃声响(食物到)——分泌唾液。多次之后,就变成,铃声响——分泌唾液。这个“反射”是后天培养起来的。

各位家长:你是否知道?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其实也隐含着“条件反射”原理。这一讲,就讲讲怎样利用“条件反射”原理,把家教做得更好。

二、总结:

1.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铃声)和另一个带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食物)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刺激时(铃声),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食物——分泌)的条件反应(铃声——分泌)。再如:“吃饭——洗手”也可构成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有好的坏的之分。比如:“饭后——漱口”和“饭后——抽烟”就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条件反射。

三、建议

1.对孩子的行为教育要重复进行。许多家长以为,对孩子的教育只要说一遍就行了,根据条件反射原理,这是不行的。必须把条件事件A与非条件事件B联结起来,经过多次训练,那样,你指望的条件反射才能形成。比如: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就要通过几十次训练才能形成这样的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形成的初期,就要争取想建立的反射弧是优质的。比如:孩子学习乒乓球,开始就要请教练。

3.孩子在某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中,要及时强化好的要及时奖励,让它的反射联结加固坏的要及时惩罚,把它的反射联结及时消解掉。如:遇到客人就微笑,就要及时鼓励;一不高兴就发火,就要及时制止。

视频来源:本地头条

原创作品、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