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很喜欢的一种意像叫做“龙凤呈祥”。顾名思义, “龙”与“凤凰”一同出现就是吉祥的象征。同龙神话一样,凤凰神话在华夏数千年的历史中,凤凰崇拜始终伴随着华夏发展,它是吉祥、美好的象征。
事实上,凤凰作为一种神圣图腾,其辐射范围广至全世界,并不只是中国的图腾意象与美好象征。凤凰作为一种神话传说,自上古时代便出现并流传下来。尽管随之一起流传下来的神兽并不少,但是能够像凤凰这样绝对正面并且受人尊敬的神兽恐怕也只此一种了。这是为什么呢?
一.凤凰的初诞生关于凤凰的传说与记载,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国家都有所体现,这其中,中国的记载相对来说比较早,距今七千多年的河姆渡遗址中就出土了与凤凰形态极其相似的画作与雕刻作品。
“凤凰者,鹑火之禽,阳之精也。”凤凰自诞生之初就与火紧密相连,尤其是来自太阳的火,二者相伴相生。叶舒宪等学者证明了,《山海经》中的赤乌、离朱、《楚辞·天问》中的阳离等等都是凤凰的变体。
诸多古籍的记载更加证实了凤凰与火之间的关联,或者说,凤凰就是一种象征着太阳的神鸟。除了中国以外,在其他国家也发现了诸多形同名异的神鸟,世界各地的这些神鸟构成了一个以世界为整体架构、凤凰为核心代表的太阳神鸟的体系。
中国最早发现的凤凰图案是来自七千四百年前湖南高庙遗址的组合纹。从该幅图来看,凤凰与其说是具象化的鸟类,倒不如说是一种符号、一种由人们的精神向往创造出来摆脱来自现实的恐惧、苦难、灾厄的精神支柱。这种强烈的情感是集体的强烈渴望在某种情况下同步并且完全达成一致才会出现的。
沃林格说过:“古代文明民族意志的真正倾向就是,从使外物真正具有相对性的感知的不确定要素出发去谋求对客体对象的抽象。”简单来说,就是原始蒙昧时期的人们为了打破这种暧昧不明的混沌状态、确立自身实际地位的需求的体现。
正是由于这种需求的出现,凤凰才会作为符号诞生并陪伴我们至今。凤凰最初应当就是原始人为了表达自己所认识到的生命意识的一些抽象符号,这种符号的创造过程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和时代的制约,人们会无意识、不约而同的从身边的动植物或者无生命体中抽取出来、经过自己的脑内加工而成的。
至于鸟类的形态,这就是沃格林所说的“自然化”。很显然,凤凰代表的原始意味在经过后人渴求的变化与加工后,从表达自身的符号成为太阳神鸟的象征,最后再经历美化与神化,最终成为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样子。
二.凤凰神话:涅槃重生凤凰最出名的神话就是“凤凰涅槃”。无论是后世的艺术创作也好,还是古籍中所记载的、民间口口相传的神话故事,凤凰最出名的就是它所拥有的“涅槃重生”的能力。
《哈利·波特》中的福克斯、最近热映的《沉睡魔咒2》中的仙女教母,她们都是西方观念中凤凰的形象,而中国前段时间大热的《香蜜》中也有凤凰形象的出现,她们的共同特征就是重生能力。
“在某个社会里被视为世俗故事的东西往往在另一个社会里被奉为神话。”而凤凰涅槃的产生正是原始人想要控制世界的一种无数意识的衍生。想要通过某种巫术达到某种目的,必然需要某种载体作为依托,凤凰就是这样一种载体。人们在意识中赋予它神力,并且认为这种神力是真实存在、并可以按照赋予人的意愿来改变世界。也正因如此,凤凰才会受到人们如此的尊敬。
这里我们必须要强调的是,原始人们的神话意象、图腾意象都是反映他们客观精神世界的存在,凤凰涅槃这种由凤凰本身衍生出来的奇妙能力正是先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灵魂观与对死而复生的看法。
在原始社会时代,“万物有灵论”主宰着他们的思维。在原始人的世界里,世间万物都是有灵魂的存在。灵魂意味着生命,人们对灵魂敬畏不已。灵魂是可以脱离肉体独立存在的,也就是泰勒所说的“灵魂不死”。荣格认为灵魂是没有时间性的,是不朽的。很显然原始人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认为不朽的灵魂会脱离腐朽的肉体、进入新的载体,人、动物、植物、乃至是一颗石头,灵魂与载体重新结合,诞生新的生命,进行重生,也就是所谓的“灵魂转世”。
“灵魂转世”带给了原始人们关于这个世界的新的思考,并以此为基准推理出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活动痕迹。日月交替运行、植物冬枯夏荣、动物的生存与死亡,原始人们试图用灵魂转世来解释这些现象:太阳每天都要死去一次,死后灵魂转移到另一个太阳上,第二天的早晨获得新生。凤凰能够成为太阳神鸟体系的代表也是如此,其根本都是灵魂的死而复生。
所以,人们之所以创造凤凰,是将凤凰当做他们渴望的掌控世界的实体,表达他们对于生命的崇拜与对不朽的渴望。后世的人们渐渐将这种精神意识的结合体明确了清晰的形象,并且附加上了自己的看法和愿望,共同形成了这个世界范围内的神圣符号,或者说是神秘图腾。
三.结语凤凰作为一种奇特的民间文化与意象、图腾,在中国人心目中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凤凰是百鸟之王,浴火涅槃重生,是这世间圣洁的代表。凤凰寄托了原始人们对外界与自身的认知与渴望,并且为图腾附加了神秘的、超自然的力量,最终塑造出了凤凰这样一个奇特的存在。
某种意义上来说,凤凰的存在是一种证明。它证明了早期人类尽管身处不同地域,但思维模式依旧相近。
参考书目:
[1]李贞颖:《神话·远古记忆的重述与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