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或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些遗产存在于人们的口头传说和表述中,存在于不同的艺术表演之中,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形态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形态完全不同,前者是非物质的、无形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重要体现,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基因,承载着特色鲜明的民族记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可以增加民族凝聚力,彰显民族个性特征,还可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通过文化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让国人自觉地去保护自己的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明确规定,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予以保存,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传承、传播等措施予以保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分为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类别。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门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中国已经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中国已有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372个代表性项目,涉及3154个保护单位。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40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2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优秀实践名册1项。
结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不仅是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表现,也是一种经济资源。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同时,通过科学的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