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后,特别是90年代,许多中国人出国了甚至移民了。苏里南华人在国内的亲属、乡亲也都纷纷前往苏里南投奔亲友,导致苏里南华人移民大增。眼看着苏里南首都帕拉马里博的街道上,一家家华人商铺、餐馆冒出来,其他族群的苏里南人羡慕嫉妒恨,心里很不高兴。种族隔阂在所难免。
2000年后这种矛盾达到顶峰。许多中国企业到苏里南投资基础建设、农业及矿业,这本来是好事,但中国企业比较喜欢用华人或干脆从中国输入工人,而苏里南人觉得这些工作机会本应该是他们的。
加之,那时华人偷渡移民的情况比较严重,苏里南人也觉得挤压了他们的生存空间。一些苏里南媒体开始煽风点火,甚至用“中国人占领苏里南”这样极具煽动性的标题。还有一些媒体呼吁政府“应该对华人非法移民更强硬一些”。
海外华人喜欢拉种族小圈子的习惯,也让苏里南人感到很恼火。苏里南有一个最大、最悠久的华人组织“广义堂”,他们创办华人专属的养老机构、中文学校,还发行华文报纸《洵南日报》,甚至还有南美地区唯一的本土中文电视台“广义堂中文电视台”。俨然华人的小王国,这使苏里南人隐隐感到某种不安。
当然,华人与苏里南当地人的隔阂虽然一直暗流涌动,但没有爆发大的群体性冲突,实属万幸(有小规模冲突,比如曾经有华人的超市被砸)。因为这些年来苏里南华人,终于走出海外华人“各人自扫门前雪”的传统观念,他们也积极参与政事,化解种族间的矛盾。也与祖国强大的坚强后盾有关系。
苏里南华人身份认同的转变
苏里南华人其实是一个很浮而笼统的概念,在苏里南的华人社会,他们也有不同的身份认同。
早期华人多是契约工移民,多为男性。他们落地生根后一般与印尼裔女性或黑奴后裔女性组成家庭。他们的后人是混血华人,被称为土生华人。他们的身份认同是客家人(Hakka)认同。他们基本上多说客家话或粤语,基本上不会说普通话。
而改革开放后移民的华人,多是会说普通话的,他们的身份认同是中国人。这些新移民与土生华人有着泾渭分明的差异。
相比之下,新移民如今在苏里南社会比土生华人有更大的话语权。土生华人的先辈是大清子民身份跑到海外谋生的,大清早已灭亡,他们只能用客家人的身份认同。但客家人和中国人,这两种身份哪一个在国际上更有政治影响力,毋庸赘言了。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苏里南人不得不对中国人高看一眼。于是更多的土生华人也开始学普通话,放着一个强大的靠山怎能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