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好月圆的中秋节,在东亚古代文明繁盛之时,曾被诸多古灵精怪的浪漫传说所点缀。可到了近代,当传统文化趋于没落、愈来愈多的国人只能靠打鸡血来振奋精神时,她竟被一个血腥而低劣的民间段子所绑架。
随风而逝的浪漫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述到苏美尔时代
中秋节的起源,当为人类上古文明中所屡见不鲜的月亮崇拜。早慧的苏美尔人,会在每月的初一、初七和十五,为月亮举行崇拜仪式。而历年10月的月圆夜,更是他们的狂欢时刻。届时家家户户都会为月神献上流着奶和蜜的丰盛供品。
又如,在斯里兰卡岛上僧加罗人的传说中,5月、6月和7月的月圆日,竟分别是开国君主登岛日、佛法传入日和全岛统一日。
斯里兰卡的僧伽罗尔人 一样有大量的月亮崇拜祭奠
东亚古代的先民,亦对悬在自己头上的银月充满敬畏。古之鸿儒郑玄、孔颖达皆认为,天子依礼当在秋分月圆时祭月。汉唐时期,“中秋节”这一概念尚未形成,但众多以八月十五月圆夜为背景的瑰丽传说,却已出炉。如唐人相传,风流天子李隆基在八月十五之夕畅游月宫,暗记仙人乐舞,并在返回人间后依其音律制成了《霓裳羽衣曲》。此外,唐人还因受胡族饮食习惯的影响,而喜爱吃饼。则后世月饼之出现,当与唐代这一风尚,有着密切联系。
及至宋代,“中秋”正式成为节日。武功不振却又文教发达的赵宋王朝,为这个新兴节日谱写了无数风雅诗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等千古名句,皆出自这一时期。而中秋节非同一般的浪漫气质与吉祥寓意,也感染了入主中原的蒙古人。元武宗就曾在公元1309年的中秋之夜,携嫔妃泛舟池上,玩赏圆月、欢度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