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中期为止 明朝皇帝丝毫不掩饰自己的蒙古作风
明世宗好高骛远,又自比尧舜。一心借中兴名义来强化颓势已现的专制机器,却屡次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被教做人。动不动就翻墙入寇、甚至横行京郊的蒙古人,令束手无策的嘉靖帝心态失衡。他不仅把元世祖轰出历代帝王庙,还在写字时刻意把“夷狄”二字写小,企图以耍小孩儿脾气的手段压制四夷。
皇帝如此,士大夫们自然上行下效。大家都竞相否定元朝正统,打起了华夷之辨的鸡血,并将开国皇帝鼓吹成一扫腥膻恶臭、恢复中夏文明的大救星。而民间文人,则又把辅佐大救星成就伟业的刘伯温,塑造成多智近妖的艺术形象。
对外像巨婴的嘉靖 对内却是割韭菜高手
但看似幼稚的嘉靖帝,在割百姓韭菜时却老谋深算。为防止黄河洪水北流危及大运河漕粮运输,他特意下令加高黄河北岸的堤坝,好把洪水逼向南方。这一恶政方针,竟被其继任者一直延续下去。导致原本颇为富庶文明的淮北,沦为水患频仍的黄泛区,社会生态日渐恶化。当地地主到了20世纪,竟还对手下佃农享有货真价实的初夜权!
但发明历史与欺压百姓,显然不是解决边疆危机的办法。一盘散沙的蒙古人虽日薄西山,龙兴关外的满洲人,却让明王朝既丢光了江山社稷,又输掉了服饰发型。满口华夷之辨的士大夫,成建制地向新征服者投降带路。而朱元璋、刘伯温的神话事迹,与低幼化的文化心理,则在民间悄然生根。
打鸡血的士大夫们 最终拜倒在满清脚下
鸡血段子的诞生
近代的满清在西方面前野蛮而弱不禁风
有过盛世辉煌的大清帝国,最终被洋人的坚船利炮打成了东亚病夫。沉寂已久的反满思想,也顺势传播开来。而强大的西方文明,则又使近代国人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与文化焦虑。鲁莽的义和团,出于扶清灭洋的冲动,会把使用铅笔火柴的同胞*全家。满腔热血的革命派,也想方设法要将排满运动同恢复汉族自信心结合起来。
朱元璋与刘伯温,遂又被抬了出来。庚子国乱之际,义和团曾借刘伯温威名作谶诗,鼓吹仇视条约、宣布“义和明教”要把汉奸洋人斩草除根。